宋词与理学

两宋三百年既是词的盛世,也是理学的天下。

宋词的特质是具有格律美、生活气息浓郁以及极具音乐性这三个特点。

宋代理学是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

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

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

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体系,并行于宋代,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宋朝的包容。

宋代理学家是反对作诗和作词的。

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却还是既作诗又作词的。

钱钟书先生形象地描述了他们这种行为。

他说:“道学家还是手痒痒的要作几首诗的,前门撵走的诗歌会从后窗里爬进来,只添了些狼狈的形状。”

大部分理学家遑论作词了,连孔子老人家重视的诗写得也委实不敢让人恭维。

只有极少数的理学家能作出好诗,朱熹就是一位,但其词写的实在不出色。

另一位诗、词俱佳的理学家则是元代的著名理学家刘因。

因为刘因并不是宋代人,所以不在文章里讨论了。

兴起于唐五代的合乐歌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摆脱了文“载道”

,诗“言志”

的传统规范,自由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用以自娱。

所以用道德标准或政治标准来衡量词,会显得格格不入。

例如《瓮牖闲评》记载:

“程伊川(程颐)一日见秦少游(秦观),问:“‘天若有情,天也为人烦恼。

’是公词否?”

少游意伊川赏之,拱手逊谢。

伊川云:“上穹尊严,安得易而侮之!”

少游惭而退。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程颐问秦观,“‘天若有情,天也为人烦恼’是你写的吗?”

秦观以为程颐欣赏这句词,就谦逊的表达谢意。

程颐说:“上天如此尊贵,怎么能够轻易埋怨天指责天?”

秦观很惭愧。

首先,程颐对秦观词句的理解和批评,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其次,《诗经·小雅》中就有许多诗句埋怨天指责天。

如,“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降丧饥馑,斩伐四国。”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