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词赏析

宋代女子能填词者颇不乏人,但是有词集传世者只有李清照《漱玉词》与朱淑真《断肠词》。

李清照声名煊赫,评论其作品的评论者很多,而评论朱淑真词的文章却很少看见。

朱淑真与李清照都是北宋末南宋初的女作家,生活在相同的时代,但是他们之间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第一,李清照系出名门,她的父亲李格非考中进士,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后苏门四学士之一”

,官至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

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官至尚书左丞。

其夫赵明诚博雅好古,搜罗考订前代金石刻辞,著《金石录》,李清照襄助之,夫妻二人即是伉俪又兼知己。

靖康之难,李清照避乱奔走于越、台、温、衢、杭诸州及金华一带,备尝流离之苦。

绍兴八年(1138)以后,定居临安,旗帜鲜明地主张抗战。

第二,朱淑真的生平身世,没有李清照那么多的波澜曲折。

她的父亲虽然也是读书人,但是并没有官职,不牵涉当时政治。

朱淑真安居杭州,没有经过像李清照那样在靖康之难后多年的奔走流离之苦。

只是朱淑真嫁给一个市井俗吏,以离婚告终,婚姻不如李清照美满。

第三,李清照对北宋词坛情况非常熟悉,而且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她所作《词论》,历评北宋诸著名词人的长短得失,大体是中肯的。

并且针对当时一部分作词者过于诗化之弊,提出词“别是一家”

之说,以保持词的特质。

她兼长诗、文、词,都有独到之处。

第四,朱淑真一生居于闺中,对于政治比较隔膜。

她只是生活在一个小天地中,与外界接触较少,她的诗词中所抒写的大部分都是个人的观赏体会,及深愁幽怨,偶有涉及国计民生者,但为数很少。

朱淑真填词,承晚唐五代遗风,受《花间集》的影响颇深。

北宋中叶以后词坛的变化,如柳永大作慢词,开展铺叙,苏轼以诗法入词,拓新境界。

这些,对朱淑真的影响都很少,她的《断肠词》三十二首中,慢词仅有五首(《念奴娇》二首、《月华清》《绛都春》《酹江月》),平浅乏精彩,她所擅长的是小令。

例如: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

触目此情无限。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