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早该发出的前言


    早该发出的前言:
    何为前言?大有深意,可曰不搭后语者。
    前言不搭后语?然也!
    呵呵!
    一句玩笑,同人红楼不说上两句的话,想找个方向挺难的。
    红楼梦同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合称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也是之冠,也可说集大成者。
    作为国人,若是没看过这四部书,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要知道这四本书可是能伴随一生的好书。
    伴随一生又是怎么说呢?少年如红楼,娇生惯养,顽劣厌学,等之用时方知少,却也悔之晚矣;青如水浒,一言不合挥拳相向,心中叛逆思想无数,不明自己要做什么,却如宋江一般,为官吏时不好好做官,想着私通江湖草莽。
    等自己流落草莽之时,却又千方百计想着回头做官;初步中年三国相伴,每日里勾心斗角比军师都累,上班办公室里面斗,家中夫妻斗,甚至同孩子都要玩心眼儿,简直现代版三国,现在小娃子也太不好弄了啊。
    时光脚步悠悠不停,转眼到了西游时代,整个人也有着明显变化,少了冲动激情,如沙师弟般勤恳。
    想着养生,可身材却还是向着二师兄发展。
    遇事思量再三,如猴哥一般谨慎,什么事情都不放心,都要说两句,生怕出半点差池。
    可这些话对于听者来说,怕是和唐僧念经一般吧!
    尤其面对子女。
    当然了,若只是这些便也罢了,最主要的是,距离西天还越来越近了呢。
    呵呵,先说说笑笑,回归正传,红楼,古典文学巅峰之作,一时无两没有之一。
    这不是简单的一部小说,更像一部百科全书。
    书中对政治,文化,经济,服饰,餐饮,娱乐,建筑等等都有阐述。
    此书是不可多得的老少皆宜的好书,其行文流畅雅俗共赏。
    可以说是雅处别致,俗的耐人寻味。
    此书一出便受到追捧,轰轰烈烈到了如今,更是开创先河,一本书成了一门学问——红学。
    那红楼为何会受到追捧呢?这个原因可就多了。
    除了行文流畅,语言简练,诗文精美等等的艺术成就文学成就不说,我认为还有两个特点。
    一是此书能够与时俱进;再者,此书还一个别的书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你怎么琢磨,都觉得是这么个事儿,都觉得自己的解读猜想是对的。
    所以真正要解读的话,还是与时俱进的好些。
    时代在变不是。
    怎么与时俱进了啊?通常认为此书成于乾隆年间,此时的朝廷如贾家一般,一个年迈的老太君表面放下了所有的事,实则什么还都要管一管,真的放手时却也晚了。
    乾隆和慈禧的后期明显都是这般。
    悲催了经济,念想着天恩,直到死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那这二人要是早些让位呢?没准嘉庆就成了或者戊戌变法也通了呢。
    军阀混战,内里不和外人欺。
    就如红楼中说的一般,四大家族看着亲近牢不可破,而实际却是各有思量。
    看着两府和睦,实则一府都分着若利益群体。
    相互拆台,暗看笑话。
    用凤姐的话就是,“坐山观虎斗,引风吹火,推到了油瓶子都不扶。”
    你说这还好得了?所以两府的结局早已经注定了。
    这些军阀读读红楼没准就不打了。
    时光悠悠新国成立,好的领导好的政策百姓逐渐缓气过来。
    改革开放更是让百姓富裕起来。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