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词赏析

苏轼的性格中有两种主要的特质,一是想要奋发有为,愿以天下为己任,虽遇艰危而不悔的用世之意;另一种则是不为外物的得失荣辱所累的超然旷观的精神。

苏轼是一个把儒家用世的意志与道家旷观的精神,做了极圆满的融合。

他是一名虽在困穷斥逐之中,也未尝迷失彷徨,而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的目标与坚持守护的成功的人物。

北宋名臣早期的一些作品,与五代时《花间集》中的艳歌之词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分。

一直到了苏轼的出现,才开始用这种合乐而歌的词的形式,来正式抒写自己的怀抱志趣,使词的诗化达到了一种高峰的成就。

苏轼最早的词作,写于熙宁五年春,如《南歌子》《行香子》及《临江仙》等一些游赏山水的短调小令。

至于其长调之作,则首见于熙宁七年秋移知密州时所写的一首《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在他贬官黄州以后,苏轼已经能够极自然地用小词抒写襟抱,把自己平生性格中所禀有的两种不同的特质——用世之志意与旷达之襟怀,作了非常圆满的结合融汇的表现。

如《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又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都可以说是表现了这种独特的意境的代表作品。

苏轼的词大多写于宦途失意流转外地的时候,所以在苏轼词中,虽然以超旷为其主调,然而其中却时而也隐现一种失志流转的悲慨。

如《水调歌头·中秋夜怀子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