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苏轼的咏物词
吴梅在《词学通论》中说:“咏物之作,最要在寄托”
。
寄托词从本质而言,可分为无意之寄托和有意之寄托。
如果说柳永是在用世理想与浪漫性格的冲突矛盾中一生落拓,而最后终陷入于理想与感情两俱落空的下场的悲剧人物。
那么苏轼则是一个把儒家用世理想与道家旷观精神,做了极圆满的融合,虽在困穷斥逐之中,也未曾迷失彷徨,而终于完成了一己的人生的目标的成功的人物。
例如《定风波·红梅》:
好睡慵开莫厌迟。
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这首咏物词,作品通过红梅傲然挺立的性格,来书写自己迁谪后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情,表现了作者不愿屈节从流的态度和达观洒脱的品格。
这首词的显著特点是融写物、抒情、议论于一体,并通过意境来表达思想感情。
词以“好睡慵开莫厌迟”
发端,以“自怜冰脸不时宜”
相承,从红梅的特征来展示红梅清冷、自爱的形象。
“好睡”
即贪睡,此指红梅苞芽周期漫长,久不开放。
句中一“慵”
字,悄悄透露了红梅的孤寂苦衷和艰难处境。
红梅自身也明白,在这百花凋残的严寒时节,唯独自己含苞育蕾,岂非有不合时宜之感。
“冰脸”
比喻梅花苞蕾外部裹着的密集光洁的白茸。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这三句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