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调慢词 从杜牧到周邦彦三

二、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人——柳永〈二〉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曾载:“柳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

正是由于此种缘故,一方面使得柳永在填写歌词时特别留意声律的谐美,另一方面也因原为乐工、歌伎所作的歌辞不免于俚俗,三则因慢词篇幅较长,使得柳永填词时特别注意层次安排,显得其词铺叙详细。

柳永词创作的内容分为三类:

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柳永的这类词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不仅写出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史上,柳永是第一个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的文人。

如:《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

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

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

市民阶层是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

词中“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就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

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

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

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如:《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