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夜宿七盘岭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沈佺期(约656—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律诗开创者。

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

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格律已接近严密,但仍有发展的痕迹,且留有齐梁余风。

所谓齐梁余风,是指在南朝齐梁时期,文辞艳丽,但内容不充实,甚至没有内容空洞无味,史称齐梁余风。

五律是律诗的一种。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

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五言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

还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称六言律诗,传世作品极少。

比如:《酬令狐相公六言见寄》(唐)刘禹锡

已嗟别离太远,更被光阴苦催。

吴苑燕群人去,汾川雁带书来。

愁吟月落犹望,忆梦天明未回。

今日便令歌者,唱兄诗送一杯。

刘禹锡这首诗写得很有情致,格律比较严谨,余音悠长,亲切感人。

沈佺期这首《夜宿七盘岭》写旅途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惆怅不寐的愁绪。

这首诗通首对仗,力求工巧,表现出诗人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的艺术才能。

这首诗全篇在“独游”

、“高卧”

上做文章。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