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话 江湖剑派

张集和一众正审通过了的考生,共同坐着公车向着东京而发。

出了城来,路过的村庄都是破败不堪。

城里乡下咫尺之间,一条护城河两侧,便恍如隔世。

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一干义薄云天、指点江山的青年才俊,统统闭上了嘴。

车中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半大老头儿,考了大半辈子了,还未考上。

这次又继续考试。

生命不息,奋争不止,这老头儿说起考试来,依旧头头是道。

老头儿青州人氏,孟姓,单名一个野字,江湖上号青野。

老头儿看着身边的小兄弟,很是自信,也很有物是人非之感。

他总是这么自信,即使有时候背经背得磕磕绊绊,也总会给自己打圆场。

年纪毕竟大了,年纪一大,身体便不如青年人,这都是常谈。

但老头儿也还是抱着一颗经世济国的年轻心去认真对待每一场试。

他常说祖上有个名人,叫孟郊,就是写过那个《登科后》的孟郊。

他说,这首诗写得好哇,这首诗把半辈子的心酸和繁华写出来了,大起大落一笔带出,很是雄伟。

每到这时候,他都会继续把这首诗背完。

他背这首诗的表情,就像是自己写出的一般,慷慨激昂容不得半点质疑。

其实他还有个身份,就是剑客,属于朝堂外散修的剑客。

没有朝廷认证,但势力不容小觑。

散修剑客人很多,渐渐地剑法也精妙起来,修为开始入朝堂的法眼。

因为实力有了,能与体制内的剑客抗衡,必须得被重视起来。

一则是因为把精妙剑招和法术拉拢来为己用,二则是因为不能任其做大威胁王朝。

其实,朝廷也多虑了。

他们这一帮子的散修剑客,虽然人多,但是势力还并不大,实力也不足以与朝廷抗衡。

但饶是如此,胆小慎微的王朝总得先把他们备案再说。

要不然,等哪一天乱起来了,还不知道是谁呢,连个拿手都没有。

徽宗派御用画师柳嘶给他们备案。

为了缓和官民冲突,徽宗采用了一种软性的办法,就是给他们画像,挂在宫中,以后可以任个剑师,也算是吃皇粮,拿公钱的人了。

于是江湖散修剑客东南西北三十有六人齐聚于杭州西湖,柳嘶画像。

当时传为一段佳话,代表了官民一家亲的最高水准。

其实这事儿荣耀不荣耀,只有三十六人最清楚。

孟野询问了一下,三十六人中有三十三人是落第秀才,只有三人是专门练剑的,因为种种原因参加不了武科考试,只能在庙堂之外求名。

柳嘶这一画不得了,四海之内的文人剑客都知道了,当时称为“江湖三十六人”

,更是结成了“江湖剑派”

,相约每年五月初五聚在西湖饮酒论剑。

凡是挤不进去王朝剑客体制之内的,都想在这“江湖剑派”

挂名。

不过这三十六人虽非御用剑客,实力也不容小觑。

三十六人各有剑术套路法宝,招法不相同,但总归属于逍遥江湖、浪迹天涯的放荡之派。

“年轻人当用力为学,为国家分忧啊!”

老头儿在车中说道。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