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东岸之鹰号


    1633年2月8日,春节。
    前一阵子在罗洽湖附近与西班牙人的意外交火事件就如一阵微风拂过一般,表面看起来仿佛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是从最近鞑坦港和定远堡越来越密集的民兵军事训练来看,事情恐怕还在暗地里持续发酵。
    春节也是执委会的法定节假日,鞑坦港城内的节日气氛在执委会的组织下显得较为浓烈,这些欧洲移民们也许并不理解春节的意义,但是他们只要知道今天有免费发放的酒水和食物就行了,节日的快乐产生得如此简单。
    坐落于大鱼河口的海军造船厂内气氛格外热烈,因为这里建造的第一艘大型船只今天将进行海试。
    王启年这位之前一直只能指挥岸防炮兵的海军委员也终于结束了他的光杆生涯,他拥有了第一艘战船——250吨的“东岸之鹰”
    号。
    “东岸之鹰”
    号由海军造船厂内60余名欧洲造船匠、200多名学徒努力了一年,才打造完成,期间还得到了航海学校多名欧洲教官的协助与指导。
    这艘圆形船艉的盖伦帆船拥有前桅、主桅和后桅三根桅杆,长27米、宽7米、吃水3.1米,排水量250吨。
    其中主桅和前桅均安装了可升降的上帆与顶帆,后桅安装了三角帆,船艏前斜桅上安装了上桅帆。
    每根桅杆的下帆和上帆之间还安装了桅楼。
    “东岸之鹰”
    号水手定员为30人,除此之外,还需要超过80名炮手。
    王启年将航海学校32届的60名学生都调上船实习,当然他们都是在教官和一帮欧洲水手们的指导下工作。
    此外,80名岸防炮兵也被借调上船,暂时充当炮手。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东岸之鹰”
    号升起了主帆,缓缓驶离港口进行海试。
    “风向:北偏东!
    转动转帆索,控制帆缘…”
    于连·德埃布洛尔扯着嗓子大吼道,在航海学校当了一年教师的他如今胡子拉碴,跟一年前那个精神的帅小伙完全是两个人,不过看起来倒是成熟了很多。
    “明白!
    转动转帆索!”
    航海学校32届的学生吉文大声回应,带着他的小伙伴们麻利地解开固定在船艏斜桅上的帆脚索和帆角索,然后喊着号子一齐用力,主桅地帆桁在他们的操弄下缓缓转动,转动到位后,吉文又将帆角索固定在艏斜桅上。
    “风速太大!
    撤掉主桅辅助帆…”
    于连继续命令道。
    “明白!
    撤掉主桅辅助帆!”
    实习学生们飞快地将主桅帆下方两片可拆卸的辅助帆取了下来。
    船艏有两门船艏炮,炮手们此时正无所事事,看到这帮小家伙们麻利的动作,顿时喝起彩来。
    小家伙们似乎有些羞怯,哄笑一声后散去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