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憨憨笑着说:“要四季供应鲜花还不容易,春夏就不用说了,到了秋冬可以搭上一个暖棚,什么花也都可以种了。
其实植物不仅可以观花,还可以观形,有的人喜欢栽盆景,我就喜欢自然的生长的树木,比如山毛榉,春天的时候它有光亮鲜艳的绿色,到了冬天叶子就变成黄褐色,在阳光下又温暖又漂亮看着也舒服。
它还比较好管,一年修剪一次就行了。”
杜玉清有些惊喜,这和她的爱好比较一致了。
“如果我还想要种一些稀罕的品种,你能做种吗?”
“这我就不敢都应承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老汉我最擅长的是还是种家乡的这些花卉,比如牡丹了。
“老郑头老实地说。
杜玉清不由地自嘲自己确实太贪心了。
但老郑头下面的话又让她欣喜起来。”
不过,这花卉虽然各异,并且都很娇贵,但也跟庄稼一样,只要你掌握了它们的生长规律也就容易养了。
这伺候花就跟伺候不会说话的孩子一样,平时得注意吃喝,还有穿衣保暖。
万一它不舒服了,你就要找到病根及时给它治疗。
尤其是稀罕珍贵的品种更要小心,做到这些也就没有什么养不好的。”
讲到花,老郑头有些浑浊的眼睛里立刻浮现出欢喜的光芒,真是一个痴人哪。
杜玉清又问道:“如果我想自己培养出一些珍贵的品种,你能做到吗?”
“要自己培养就要花费时间了。
如果少爷不急,老汉我还是有些经验的,一个是采取嫁接的方式,一个是把变异植物的种子或者根茎留下来细心培养,也许就能成为新的品种了。
还有一个比较快的方式,是从大山和野地里去寻找野新的品种。”
“这棵牡丹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当初安排种植这里的树木花卉时并没有牡丹这样珍贵品种的预算。
老郑得意地笑了:“这棵首案红是我在河边翻土时捡到的,这家人估计不会养花,这牡丹喜欢干燥的土壤,不怕严寒却惧怕潮湿。
去年冬天天气暖和,牡丹叶子就容易发黄变枯并且卷曲起来,只要把它放在室外冻冻几天就会好了。
可能这家主人把它栽种在盆里,以为它冻着了就把它放在暖棚里养着,又浇了太多水,这样就越养越糟糕了,最后连根都烂掉了。
幸亏是把它丢在河边这才救了它一命。
我捡到它的时候它整个叶子都快掉光了,赶紧把它栽种在院子里,找了砂土给它盖上,还用骨头汤浇灌来增加它的营养,它才慢慢地活过来了而且现在越长越好了。”
杜玉清大为佩服,没想这美丽的牡丹还有这样的奇遇。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一门手艺有一门的学问。
老郑头简直是妙手回春的大夫。
如果这牡丹有灵,定会感激这老郑头的救命之恩吧。
她喜欢花,喜欢描绘各样鲜花的美丽,但要自己这么细致地照顾这些花草就非是她所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