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刺绣之道

杜玉清正想着要如何说动张婷芳入股,结果对方便自动送上门来,也就没有客气。

把现有库存的材料、成品、现银和账目都盘点了一遍,总共竟然有了四千多两。

张家看了杜玉清送过来的账目,毫不犹豫就拿出一千两想占了其中两成的份子,杜玉清没有接受。

她这样公开账目可不想占这二百两银子的便宜,双方来来回回的说道最后张家就以张婷芳的名义出了八百两占了两成的份子。

杜玉清还借机调整了整个人事安排,并把“凤羽云裳”

拆分成两个招牌,“凤羽”

已经小有名气,就还是作为平价成衣店的名称,把“云裳”

作为高端成衣的名称,并把店铺搬到城中心的位置。

婉娘主要负责“云裳”

的接待和售卖,顾娘子负责所有衣裳的设计和成衣品质的检查。

衣裳的生产大部分都放在杜玉清新的庄子上,樊娥娘负责管理“云裳”

的制作,另外提起一个新管事负责“凤羽”

的制作。

而明茂官则负责新店的筹备、材料的进货等等各种对外的事物。

婉娘和明茂官没有想到仅仅只过了半年,他们的投入便有了几倍的增长,他们的份额虽然变小了,但绝对金额却增长显著,现在又看到杜玉清条分缕析地划分职责,再也没有出现纰漏互相推诿的现象,自然非常配合杜玉清的工作。

张家派来的账房非常精明,张夫人开始时还担心闺女粗心,屡屡帮忙过问账目上的情况,后来发现杜玉清管理得比她家的商铺还严谨,啧啧称奇后就放心撒手不管了。

这样理顺下来,大家各司其职,“凤羽”

“云裳”

就像两个高度运行的机器自动旋转起来,不需要成天操心了,杜玉清就轻松下来,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在意的事情上。

那些在道观里救下的姑娘们仍然不愿意出门,杜玉清原来还以为她们是因为怕遇到熟人不愿意出门,可是现在已经远离了歙县地界了,她们还是想躲在屋子里,这就是一种心理被锁在牢笼里的病态了,杜玉清得想法引诱她们一步一步自己走出来。

想到的第一个法子自然是让她们做工,人一旦有事情做,日子也好打发一些。

第二是教她们读书,但在读什么书上她和樊娥娘发生了分歧,娥娘建议读佛经,以让她们心境能够平静,但杜玉清没有同意,她觉得佛经固然能给遭遇挫折和苦难的人以平静,但人生活在世间还要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这样才能过得好,过得精彩,尤其是对这些已经自我封闭的人来说,更要重新激发她们对生活的热爱。

所以她还是让她们从《三字经》和《千家诗》两本启蒙书开始学习,一边认字一边记诵。

《千家诗》她是请林莹玲来教的,三天一次,她觉得与其让林莹玲在家里自怨自艾胡思乱想,还不如拉她出来走走,看看在这世上还有许多比她更不幸的人,她还能够帮助她们,她的心胸也许就能放开,伤痛也就能慢慢治愈。

林莹玲第一次来的时候没精打采的,她事先听杜玉清说了她们的遭遇,但直到面对这些憔悴呆滞的女子们,她才真正地震憾了,走的时候却又抱着杜玉清痛哭了一回,细瓷般洁净光滑的脸上布满晶莹的泪水,“她们太可怜了,”

她哽咽地说:“我才知道这世上还有这么不幸的人,竟然会被压榨欺凌如斯。”

她又红着眼说,“比起她们真我不算什么,阿杏,谢谢你。

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第三就是请顾娘子为这些姑娘们培训提高她们的技艺了。

今天是顾娘子来上课的第一天,杜玉清也跟过来看看。

她过来时顾娘子已经开始讲课,聚精会神的学生们没有注意到她的出现。

原来,对这些勤快的姑娘们来说老师傅的授课竟然是最受欢迎的。

杜玉清悄悄地走到门边。

课堂上摆着几架绣架和一张案桌。

顾娘子站在案桌前,桌上摆着一件旧衣裳和几张绣片。

她今天穿着淡雅的襦裙,头发在后脑勺上盘成一个低髻,用支翘头的福寿绵延长银簪扎紧,耳朵上吊着米粒大的珍珠耳坠,衬着她年过四十依然端庄清丽的脸,可以想见她年轻时是怎样的明艳光华。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