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此处应有一拨人被震惊求推荐


    在高位池中捕虾,因为是水泥底,所以要比泥塘的容易一些。
    但是想要将池塘中的虾一网打尽,还是需要小心谨慎。
    这一网还未完全拉完。
    养殖场就来了先后来了两拨人。
    分别是海洋局的陈副局长和之前来过的张老板等人。
    唐浩泽见到他们来,就知道肯定是卢方通知的。
    这又是要做宣传呢。
    不过他们自有卢方去招呼。
    张老板看着还没完全合拢的网里面弹跳的虾,跟卢方说了几句恭喜加恭维的话,就只抿着嘴,很少说话。
    陈副局长倒是问了不少的问题,然后又拿着照相机对着池塘拍照。
    卢方也没有阻止。
    陈副局长拍完照之后,又找到唐浩泽,问:“唐场长,这口塘大概能起多少虾?”
    唐浩泽心算了一下,说:“大概能起七万斤左右。”
    “这口塘我记得是十一亩的。”
    陈副局长听到他说的数字,心中咋舌。
    湾州地区也有高位池,不过亩产通常是两千斤左右,三千斤可就是丰收了,上了四千斤就是极少见的大丰收。
    “那亩产至少也是六千六百斤?”
    “估摸这是这个数。”
    而这个小塘场长竟然说这口塘的亩产能超过六千斤……这个产量报出来,怕是有人说是浮夸风了。
    陈副局长又问:“那另外一口正在起捕的塘大概有多少?”
    “那口塘是八亩半,养得没这口好,大概能起四万二三千斤左右。”
    五千斤亩产?
    还是养得不怎么好的?
    陈副局长很想说唐浩泽是在吹牛。
    不过他刚才看着网中乱蹦的虾,好像那也不夸张。
    这时他反而觉得夸张的不是虾的亩产,而是这个年轻人。
    陈副局长也没对虾的产量做出什么评价,而是说起唐浩泽之前写的文章:“唐场长,上次你在《水产前沿》发表的两篇文章,不少养殖户朋友读过后,感觉这凡纳对虾和东风螺都是很有养殖前景的品种。
    不少湾州地区的养殖户朋友还打电话来我们局里咨询,连一些外地的养殖户也打了电话来。”
    唐浩泽没想到还有这事。
    他笑着说:“我那只是一些浅显经验,也是我在养殖过程中的一些总结。”
    “正是这种实际操作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
    如今看来,这凡纳对虾确实更适合现在湾州地区养殖。
    不过很多养殖户朋友技术水平不高,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我们市里正在准备在乐潭县举办一期培训班,主要培训虾苗技工,最后给会学员发放上岗证。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