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董承举荐

三日后的上午,韩湛带着黄忠以及五千骑兵,护送着五万长安的百姓,朝邺城的方向进发。

郭嘉、荀攸、徐庶等人将他送到了城门,临分别之前,韩湛再三叮嘱三人说道:“这几日又有五六万百姓报名,要把他们都安全地护送到冀州地界,你们肩上的责任可不轻啊。”

“请主公放心,”

郭嘉向韩湛表态说:“嘉与诸公一定不辜负主公的信任。”

韩湛望着面前的三位谋士,心里在想,这几位可是三国时代最出类拔萃的谋士,若是连他们都办不好这些事情,那么还有谁能办好呢?于是没有再多说,只是朝三人拱了拱手,翻身上了战马,带着陈到等人去追赶前面的黄忠去了。

在经过五日的跋涉之后,大军来到了函谷关。

远远地望着关隘上飘着的“韩”

字大旗,韩湛感慨地说:“若是汉升和董国丈没有及时地夺取这座关隘,估计我冀州大军如今还被困在关隘的东面不得寸进,更别说到京师击败李傕、郭汜等人了。”

听到韩湛的夸奖,黄忠连忙谦虚地说:“主公过奖了,黄某不敢居功。

我军能夺取函谷关,董国丈功不可没。”

不久前被派来守御函谷关的董承,听说韩湛带人来了,连忙出关相迎。

还隔着老远,董承就躬身施礼:“属下参见主公!

主公一路鞍马劳顿,且入关歇息吧。”

虽说韩湛一直骑在马上,但连着赶了几天的路,人还是感觉有些疲乏。

既然董承要自己入关,便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下来。

在守将府里,董承为韩湛设宴洗尘,同时打听韩湛对自己下一步是如何安排的。

他先举起酒樽敬了韩湛一樽酒,随后试探地问:“主公将长安的百姓都迁往了冀州,不知对这函谷关是如何考虑的?”

别看董承没有直接问,你打算如何安置我?但韩湛还是从他的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连忙说道:“如今长安和雒阳两地,都已经是人烟稀少,函谷关守与不守,都是无关轻重。

等长安的百姓撤完之后,董国丈也率兵放弃此地,返回邺城吧。”

听说韩湛打算让自己回邺城,董承顿时喜出望外,他连忙起身朝韩湛深施一礼,说道:“如此,董某就多谢主公了。

待长安的百姓一撤完,董某就放火烧掉此关隘,随大军一同撤回邺城。”

对于董承准备烧毁函谷关的说法,韩湛并没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他心里想,反正这个鬼地方十几二十年内都不会有什么人烟,留人在此看守,真的没有什么必要,一把火烧掉是最省事,免得有强人占据此事为非作歹。

又饮了一会儿酒,董承忽然有些为难地说:“主公,属下有几个故交,那是昔日白波帅的属下。

属下打算招揽他们加入冀州军,不知主公的意下如何?”

一听到白波帅,韩湛便知道是黄巾军的余部,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反问道:“董国丈,不知是哪几位故交,不妨说来听听?”

“他们分别是韩暹、李乐、胡才三人。”

董承见韩湛听到白波帅,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连忙接着说道:“他们的手下约有四五万兵马,若是能招入麾下,冀州军的实力又能大大加强。”

如果是旁人,听说有四五万兵马的加入,肯定都高兴地找不到北了。

但韩湛考虑的是这些人都是黄巾军的余部,里面的成员良萎不齐,若是贸然接受,对冀州军的形象恐怕会有影响。

因此,不免踌躇起来。

见韩湛迟迟不回答,董承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尴尬。

在说这事之前,他就曾经仔细考虑过,根据他的经验,但凡是一名有称霸野心的主公,听说有四五万兵马的加入,会立即表现得欢天喜地。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