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没想不劳而获

创里有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00小说网 www.00xs.net,最快更新小人物的非凡之路最新章节!

    老冯要求昌达集团签署一份协议,保证将来不侵害健华医药研究院的利益。

    叶佳怡觉得这项要求太过分,如果健华医药研究院有什么不放心的话,跟跳槽的当事人史晓东签个协议倒可以理解,但昌达集团没有义务向健华医药研究院作出任何保证。

    “昌达集团不是那种没有职业操守的企业,我们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再说,在员工跳槽这件事情上,昌达集团跟健华医药研究院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让我们签署那样的协议,有点主次不分。昌达集团跟健华医药研究院的唯一联系,只有YHM项目的合作协议。”叶佳怡拒绝了老冯的要求。

    “叶总,毕竟当事人跳槽到昌达集团,如果他将来在你们那里的工作侵害到原单位的利益,难道你们没有责任吗?”

    “从原则上讲,昌达集团真没有责任,那完全是健华医药研究院跟跳槽当事人之间的事。但是,昌达集团作为一家坚守职业道德的企业,当涉及到具体工作时,我们会及时提醒当事人,让他不要触碰原单位的利益。”叶佳怡道。

    毕竟史晓东是主动跳槽过去的,老冯觉得昌达集团能做到这一点,也算照顾了健华医药研究院的关切。因为已经同意放人,再在这种细节上纠缠,就显得有点啰嗦了,“好吧,但史晓东必须跟单位签一份保证协议,否则他不能离开。”

    从叶佳怡这里知道交涉结果后,关云天觉得健华医药研究院对史晓东的要求也不算过分,“他在那里工作了十来年,也许还做过其他工作,他不应该把在健华医药研究院的工作成果带到昌达集团,咱们也没想不劳而获。”

    关云天告诫史晓东,如果要想顺利离开原单位,最好按照要求,跟健华医药研究院签署一份保证协议,否则,事情还有麻烦。

    “关总,我在健华医药研究院毕竟工作了十来年,如果以前做的工作一点也不能碰,不就浪费了吗?”史晓东很不甘心。

    “以前你是健华医药研究院的员工,无论做了什么工作,用的都是单位的资源,取得的成果自然要归原单位所有,今后到了昌达集团,就算白白浪费掉,也不能再碰以前做过的事,这是原单位对你的要求。”关云天道。

    “也就是说,到了昌达集团以后,要另起炉灶,从新开始?”

    “对了,从新开始,不动健华医药研究院的一草一木,免得招惹是非。”

    “可是关总,做研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另起炉灶,从新开始,要取得成果需要一些时间啊!”史晓东不免有些惋惜。

    “那没办法,要想平安无事,就得跟以前做过的工作一刀两断,不过史工也不要有顾虑,昌达集团从来就不做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事,我们不着急,等得起,昌达集团知道按科研规律办事,不会给科研人员太大的压力,只要你们潜心科研工作就好。”

    ......

    跟原单位签订保证协议后,史晓东终于得到放行,关云天和叶佳怡又采用类似办法,从最初选定的康源药物研究所引进了另一名药物研发人才邹博士,现在,史工和邹博士构成了昌达集团医药创新团队的基础。

    和其他高管一样,昌达集团决定对史晓东和邹博士实行年薪制,他们的工资相当于原单位的六到七倍,住房标准是原单位的一点五倍,无论薪资和福利,都

    让引进的两位人才非常满意。

    应史晓东和邹博士的请求,昌达集团分别为他们的家属在省城或昌达集团安排了恰当的工作,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根据童博士的建议,关云天和叶佳怡决定让史工和邹博士筹建各自的专题组,研发方向自定,项目自选,各自招聘助手,需要的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由各自独立采购。

    如此宽松的科研环境,大大出乎史晓东和邹博士的预料,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人贵有自知之明,虽然昌达集团没有给史晓东和邹博士任何科研方面的压力,但他们知道企业花大价钱引进他们的目的,所以,在从外地搬家到省城后,他们抓紧时间处理完自己的私事,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向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了各自需要配备的助手人数和层次,还向供应部门提交了仪器设备采购清单,除此之外,史晓东和邹博士还分别向集团公司技术总监呈交了各自下一步的科研选题方向和选题报告。

    为了给史晓东和邹博士营造尽量宽松的科研环境,上述事项原本都让他们本人自主决策,集团公司有关部门不想参与其中。也许这类琐事超出了两人的能力范围,或者出于别的考虑,反正他们谢绝了公司的好意,提交材料后,请公司有关部门帮忙办理。

    因为新药创制的策略问题,关云天此前跟省医药管理局的黄副局长有过一次长谈,老黄虽然算不上医药领域的高级别专家,但绝对是一位学者型官员,他长期主管和参与制定药品方面的政策,对新药研发和创制有独到见解。

    当史晓东和邹博士将各自的选题报告呈送到集团公司领导面前,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时,关云天向两人陈述了医药管理局黄副局长的见解,“首先声明,对于新药研发和创制,我们是外行,这位老朋友的观点,不知道对你们的选题有没有参考价值?”

    “我觉得这位领导的建议是符合实际的,因为就目前条件而言,不要说科研基础薄弱的企业,就算基础比较雄厚的科研单位,搞新药创制都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国内的基础研究水平还很低。”邹博士的观点跟老黄竟如此相似。

    “据说新药创制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较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二是资金。不瞒二位,昌达集团在资金方面不存在太大问题,现在的关键是对跟新药创制有关的基础研究缺乏了解,在你们二位看来,这方面有没有捷径可走呢?”关云天道。

    “捷径?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史晓东连连摇头。

    “不是说在基础研究方面走捷径,因为昌达集团作为企业,不可能做基础研究。我的意思,新药创制不是需要在大量的基础研究之上展开吗?虽然国内的基础研究做的不扎实,咱们是否可以借用国外的基础研究成果呢?”关云天道。

    “当然可以!但国外真正有意义的基础研究成果,在互联网和书刊杂志并不多见。”邹博士道。

    “如果可以,你们又真正需要的话,叶总也许可以帮到你们,毕竟她在杜克大学读了本科和MBA,还在陶氏公司做过部门高管,要了解外面的情况应该比咱们方便。”

    “那就最好了!通过叶总了解到的情况,再加上咱们在互联网和外国期刊杂志上的筛选,说不定就能发现值得创制和开发的新药。”邹博士对此很感兴趣。

    “大方向可以这样考虑,但

    是,我的那位朋友的建议还是值得重视的,先做仿制药品的研发,以此锻炼科研队伍,并积累经验,一旦捕捉到目标,再开展新药创制,将来的工作也许会更加顺利一些。”关云天道。

    ......

    近一年来,因为忙于搭建昌达集团的科研平台,关云天把归于上市公司的养老项目向外扩张的业务几乎停了下来,有几个地方的相关负责人打电话或亲自过来准备洽谈这件事,他让关琳珊出面接待,实际上等于把对方拒之门外。

    也许是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剧,近一段时间邀请昌达控股去投资养老项目的城市多了起来,有些地方提供的条件非常优惠,面对这些情况,关琳珊不得不向她父亲汇报。

    “接触养老项目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你看着处理就行了。”听完汇报,关云天若无其事地说。

    “这都是些招商项目,邀请昌达控股去投资,条件很优惠,我可不敢做决定。有几个地方很执着,都来过两三次了,我觉得你应该出面跟人家谈谈,这不也是商机嘛。”关琳珊道。

    “我的意思你跟他们谈就可以了,我希望你把养老业务完全接过去。”

    当初让女儿关琳珊回到昌达集团,关云天的目的就是想锻炼她的管理能力,叶佳怡等人也想把关琳珊培养成昌达集团接班人。但是,关琳珊本人对将来掌舵昌达集团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她对企业管理并不是很上心。

    在昌达集团未来掌舵人的问题上,其实关云天一直持开放态度,他并没有非要让自己的独生女儿接班的想法,只是因为叶佳怡等人的不断怂恿,关云天才在两年前展开游说,让原本在普华永道做审计师的关琳珊回到昌达集团任职。

    但是,通过两年多的切身体会,关琳珊觉得自己对企业管理没有太大兴趣,先别说实体制造业,即使相对单纯的养老业务,她也觉得非常麻烦,所以,尽管接触养老行业已经两年有余,要想完全接过养老业务,首先,关琳珊没有这样的兴趣,其次,她也不想 操这份心。

    关琳珊当然足够聪明,即使没明说,父亲的想法她也能猜出来,但是,她不想难为自己,更不想活得太累,所以,她笑嘻嘻地说:“养老业务全部接过来?关总,恐怕要让你失望了,我没有这样的打算。”

    “什么?难道......”话到嘴边,关云天咽了回去,并露出一丝惊讶。

    “你是不是想问我,难道不想接你的班吗?如果你真这样问,对不起,无论回来前,还是回来后,我都没想接你的班。”关琳珊平静地说。

    “那你......,”

    “嗨,那年我答应回来,主要是为了安抚你和我妈,毕竟你们只有我这么个独生女,你又经营着如此庞大的一家企业,我要是长期在外地工作,感情上有点说不过去。其实你知道,我在普华永道做得很好,如果不离开,现在起码也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了。”

    当年,关琳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拒绝了昌达集团的邀请,她应聘到外资中介机构普华永道在南方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几年打拼,成了一名注册审计师,工作很有成就,收入也不低。

    因为无法割舍的亲情,面对父母的一次次召唤,特别是父亲关云天的请求,让关琳珊最终产生了回昌达集团供职的念头,但那完全是一种被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