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贺家村

青青橄榄 / 著投票加入书签

00小说网 www.00xs.net,最快更新春晖寸草心最新章节!

    贺家村坐落在关中平原这片富饶祥和的土地上。素有中国“白菜心”的称誉,让这里的乡亲们辈辈相传,自豪之情不言而喻。

    这是一片人烟密集,人丁兴旺的土地。这里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农民的子孙,也出了一位又一位历史名人。这里村与村相连,户与户相接,每个村子都是一个大的群体。而贺家村就是这些村落中名不见经传的一个。

    贺家村大部分都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还有几户是上一辈、上上一辈逃难来的,有“河南担子”,“山东棒子”,还有一户让人不得不提说的安徽人。他们吃过人肉,说人肉是酸的……

    农村的上空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农村的院子抬头就是天,农村的风总是吹得特别快。一道透风的墙又如何挡得住那边的耳?村东头刚刚发生的事,一眨眼的工夫咋就成了西头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谁家的猪早上又下了几只崽儿?

    谁家的狗跑到公路上被车撞死了?谁捡了条腿?

    谁家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

    谁家的婆娘天天借钱买菜吃?

    谁家的男人半夜拦车抢劫被抓了?

    “老丁家的媳妇好像又生了个女子,这都是第三个了。唉,就没那儿子命。”

    “‘半截裤‘就’半截裤‘,非要给叫成’裤头‘、’裤衩子‘,那文化媳妇也不害臊?“

    “老贺家大儿子,昨晚家里没大人,那羊要下羊娃哩,那小孙子直接抱了一床被子铺到了羊圈里。”

    这老贺家是贺家村的大户。贺世良这一辈就有弟兄九个:贺世仁、贺世喜、贺世平、贺世忍、贺世恩,贺世良、贺世信、贺世柔、贺世节,遍布村里的南南北北。久儿爷爷弟兄两个。大爷是以前的教书先生,结识了许多朋友,还结拜了一个同是先生的刘氏兄弟。爷爷年轻时是个当兵的。就像很多老人都爱讲忆苦思甜的道理一样,爷爷们常常说起以前的苦日子。

    孩子们有的一听就跑开了,有的坐得端端的,一本正经的认真样,可谁知能听进去几句?以至后来老人们一谈起往事,就有婶娘们立马打断了:“你们说得娃们耳朵都起茧子了!“从那以后,老人们就很少提起了。

    最热闹的就是每年秋季收玉米的日子,家族大的优势一下子就体现了出来。

    几家人搭伙在一起,看谁家哪块地的玉米成熟得早,就集体帮忙把那家的玉米先搞定了,再轮流去掰下一家的。大人们一人两行,小孩子一人一行;女人们负责掰,孩子们负责撑袋子,男人们负责往出扛。人手多的,还可以再装架子车里运回去。

    说的说,笑的笑,没人怕累,没人闲热,更没人去在意被玉米叶子划伤的一道道口子。一派热闹喜乐的气氛。一上午的功夫,一大片地的玉米就都收完了。

    不用说,时不时的,总会有双眼睛瞄向相邻的地里,顺便投去骄傲又怜悯的目光,偶尔也会迸出一两句安慰的话。那里绝对有一人,或者两人,在独自、独家地收着玉米。

    玉米拉回来,倒在各自院子中间。

    这就是农民辛苦了近半年的成绩。

    你夸我家堆子高,我夸你家棒子大,没人会明着承认自己的收成好。

    正所谓“别人家的庄稼,自己家的娃。“

    剥玉米,更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情,更是一年当中一大家子聊得最开心,最尽性的时候。这件大事,一般都是利用晚上进行的。给院子中间接个大灯,一人搬一个小板凳,在玉米堆旁围坐一圈。

    这玉米堆就像一座山,让人心里直痒痒,得挖掉,得铲平。说干就干,看谁的手快,看谁掏的洞大,看谁身后的战绩显赫。当然,自有人负责把玉米壳子抱到大门口。

    聊啊,天南海北地聊啊!

    谝啊,家长里短地谝啊!

    唱啊,扯开嗓子唱啊!

    爷爷又给孙子们教了一支歌。

    “手把个锄头锄野草呀!锄起了野草,好长苗呀,呀呼嗨呀咿呀呼嗨……“

    总有个机灵的孩子会发现有人将“呼“唱成了二声,有人唱成了四声,还有人唱成了轻声。

    这片土地上总有个不成文的习惯。每年一入高三的孩子便成了方圆几公里乡亲们特别关注的对象,其中更包括了亲戚家的、亲戚的亲戚家的。贺家村还没出过一个像样的大学生。

    前几年也出过,但似乎并不能令贺家村的人高高地抬起头。

    有个小伙子为了高考,从不干家务活。大热天的,老父老母去地里割麦子,他只知窝在家里看书、学习。大家都以此教育自己的儿女,千万不要像他一样学成了书呆子。

    然而天公总是不作美,屡试不中,考了三年,才悬乎地上了一所三流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小学当了一名人民教师。

    这孩子智商如此,情商更是令人堪忧。他很少和村里人来往,周末回家一次,也很少见到他的面,更难得听到他说一句话。大家都说这孩子是“满肚子的蝴蝶飞不出来“。

    还有个小伙子,也只是考上了个大专,乡亲们觉得不提也罢。

    盼哪盼哪,老贺家的大孙女就要高考了。这闺女是乡亲们从小看着长大的,那奖状把家里的墙都贴满了。

    “没听说久儿考得咋样?“

    这个午后,大家又围坐在村口那棵槐树下急切地打听。

    “一大早录取通知书都取回来了!“

    “对对,我刚看见久儿妈从商店里买了一大袋子喜糖。“

    这时,一架飞机从头顶“轰隆隆“地飞过,大家不约而同地向上望去。

    不远处,一位奶奶指着飞机对身边的小孙女说:“你久儿姐上的学校,就是整天坐这飞机飞来飞去。你可要向她好好学习!“

    小姑娘羡慕地瞪大了眼睛,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托着高高仰起的头。

    飞机越飞越远,在它的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线,慢慢散开,直到和天空融为一体。

    这天刚吃过早饭,久儿一个堂妹就一蹦一跳地跑了过来。人还在大门口,就冲着院子直喊:“久儿姐,大爷叫你去他家里呢!“

    “大爷?啥事呀?“大爷,久儿爷爷的大哥,久儿爸爸的大伯,不应该叫到久儿啊。久儿疑惑地大声问道。

    “我不知道,你赶紧去!“

    “好的,我知道了。“

    给爸妈打过招呼,久儿急匆匆地赶到了大爷家里。

    大爷跟九叔住一个院,九叔住前院,大爷住后院。推开厢房的门,就是大厅,左手边是卧室。房内没有开灯,昏暗的光线与室外的大太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久儿一时看不清,站了几秒才慢慢地向前挪动步子。

    “大爷!”

    大爷早已坐在椅子上等候多时了。大奶奶侧着身子坐在炕沿上,把刚收回来的袜子一双双地套在一起。

    看见久儿进来了,大爷立马起身招呼久儿,大奶奶也赶紧下了炕,到门后边的脸盆里把手洗了洗。

    “久儿,快过来坐!“

    “哎!“顺着大爷的指引,久儿坐在了一张方桌前的凳子上。

    大奶奶忙着用钥匙打开大衣柜。在柜底摸呀摸,摸出一个袋子来。再摸呀摸,又摸出一个袋子来。打开第一个袋子,掏出一把水果糖,弯弯的月亮造型,大约有五六个。拉过久儿的手,就塞到了手里。

    “快吃!”

    “谢谢大奶奶!”

    “别客气!快剥开吃!“

    久儿也知道拗不过大奶奶,就挑了个桔子味的,拧开外面的塑料糖纸。显然糖已经化了,糖纸紧紧地粘在糖上。久儿就连糖带纸一起放到嘴边,用牙齿把糖咬了下来。被拉长的糖丝粘到了手上,黏糊糊的。久儿把糖纸轻轻地折在一起,悄悄地塞进了口袋中的卫生纸里。

    “真甜!谢谢大奶奶!”

    大奶奶一边乐呵呵地笑着,一边打开另一个袋子,再打开里边的包装纸,放在了久儿的桌子前,是几块白白胖胖的水晶饼。每块水晶饼都被蹭掉了几层皮。脱落的皮上,有的还清晰地保留着一个红红的八角花纹。

    久儿知道,这是大奶奶从过年一直藏到现在的“好吃的”,每次,每个孩子到大奶奶家都会受到这样的款待。久儿也知道,根据往年的经验,这水晶饼藏到现在,定是变了味了,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味道,似乎夹杂着浓浓的煤油的味道。

    大爷不知啥时,从哪里拿出两个本子,一个订在一起的厚厚的大作业本,一个牛皮纸包装的大本子。

    大爷打开作业本,显然这是学生已经用完后废弃的本子,反面写满了一张张毛笔字。久儿也不懂得欣赏,只不觉地赞叹道:“大爷,您写的字好漂亮啊!”

    “你看,这是爷写的诗”,大爷一边翻着本子,一边说,“歌颂***,歌颂共产党,歌颂新中国……”

    久儿认真地看着看着,不觉间一段文字忽然跳到了眼前:

    “江城子?缅怀慈母

    四十年生死两茫茫,慈母貌,永难忘。

    地上地下,无法诉衷肠。

    纵使相见应难认,风蚀翁,头被霜。

    可记儿小时形状,光屁股,等衣裳。

    针针缝在,母子心上。

    年年逢节祭祀时,双膝跪,泪千行。”

    “大爷,您这是写给老奶奶的吗?”

    “对。你老奶奶去世四十多年了……先不说这个了,来,看爷编的歌。“大爷继续翻着本子,还不自觉地轻轻哼了起来。

    大爷顺便还提了几句他的干哥,就是以前教书时结拜的那位刘先生。

    “干哥书教得好呀,人正直,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学生后来都有出息了,回来看他,他竟一概闭门谢绝了。”

    “对了,久儿,你也应该把他叫爷呢!”

    “大爷,我知道。大伯不是把您干哥认的干大吗?所以,我肯定得叫爷。”

    大爷头也不抬,就是呵呵地笑。

    “对了,久儿,你看这个本子”,大爷突然非常严肃地把另一个牛皮纸包装的本子放到久儿跟前。

    打开。

    “这是咱们的家谱,记载着咱们贺氏历代男性祖先的名字。这是按字辈排下来的,你看,爷爷是‘祥’字辈,你爸是‘世’字辈,你们是‘彥’字辈……”

    大爷说起了这些字辈号的来历,又陷入了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家族历史中。说贺家村原本是个大窑坑,久儿老爷是怎么在窑洞里生活,他是怎么上的学,久儿爷爷是怎么当的兵。

    “久儿,爷今天让你看这个家谱,是想给你说,你是咱家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是光耀门楣的大喜事,爷准备把你的名字记在这个家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