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国赛在即

不论曹丹青如何劝,反正若是再遇到这样的伪书法,钟岳依旧会站出来。

如果都入曹丹青这般豁达和守着自己的斜月三星洞,那么谈什么顺心而为?

钟岳也在书法系统内请教了几位历代书家,他这样做,是否过分,但是得到的一直回复都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文征明、王珣这般文士尚好,但是金农听闻书法还要去文字、去笔法,顿时就炸毛了,直言这种感觉欺师灭祖之人,就该挑断手筋。

挑断史翔手筋这事情,钟岳自然不会去做,不过若是再遇到,之前那话,钟岳还是不会收回。

你可以写不好书法,但是你不能胡来。

距离国赛还有一个月,徽大也寄来了相关的比赛资料,地点倒是有些巧,华东赛区,居然设在了绍兴兰亭,故地重游,钟岳也是心之所往,也可以去祭拜祭拜文长先生。

这个月,钟岳除了到曹丹青画室里学画,就在家里备赛。

虽说是备赛,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准备,书法本来就不存在比赛之说,只是如今这个时代,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这些原本文人雅士之趣,被拿来办赛事,虽说无可厚非,但总增添了些功利气息。

钟岳的行书之法,进展到之后,就缓慢下来。

登堂入室易,精益求精难,钟岳也明白,这个时刻,急不来的。

当然,如果用熟练度提升券,那效果自然是杠杠的,这绝对是人民币玩家的做法,只是当初抽奖得来的熟练度提升券,钟岳现在从商城一看,这价格……二十万成就点,直接吓得钟岳倒胃口了。

永字八法,钟岳还是越看越觉得不简单。

琅琊王氏的笔法,钟岳从临摹《兰亭集序》之中体会到,这并非是个公式。

不是说,学会了永字八法,这个字该怎么写就会有一个固定的格式,相反,钟岳越临摹,越觉得,没有定势。

就拿“之”

字来说,兰亭集序里二十个“之”

字,各不相同。

“暮春之初”

的“之”

字,点几似横画,点横牵带明显,折撇圆收,捺笔内敛收锋,布白匀称。

“会于山阴之兰亭”

,横撇重合近乎一线,捺笔有使转,轻笔出锋,布白上紧下鬆。

……

……

“夫人之相与”

,点与横成连绵之势,至撇重压侧锋转折,再至捺笔直截,顿收出锋回互,与下一字接气。

“向之所欣”

,此“之”

字为改正误用之“今”

字,须遮盖其迹,故在全篇中体量最大,以粗笔为之,多用楷法。

与先写之“今”

字笔画重叠处,墨迹之书写先後次序清晰可辨,此墨法之妙也。

这些“之”

字,最能够有说服力,那就是书圣的行楷笔意,那是没有固定之势的,完全就是笔随心动,这也意味着,抛开了楷书的法度,灵动就成了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之法了。

魏晋之风,琅琊王氏。

钟岳身穿士子汉服,走在王族大道之上,来往车乘,族中子弟,川流不息。

钟岳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而是横穿而过,一直西出宗祠之中,到了当初那座木桥边上。

他坐在木桥之上,看着桥下的白毛浮绿水,眼中的鹅,与几月之前的鹅,又有不同了。

行楷不重法度,在乎灵动,那么,不光是鹅,就是这水、这风、这落叶,这南飞的大雁,都可视作笔意所在。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