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实地考察二

第214章实地考察(二)

苏漪和肖义在四队的村公所,通过村干部,了解到四队人口不少,可都很分散。

全部都是中下贫农,吃不饱饭的家庭太多了。

而且人口统计很不全面。

四队最近一次集体造户,还是好几年前。

如今人口肯定大有变化。

估计好些小孩儿都是黑户。

因为山里人重男轻女,好多女婴刚出生,就被扔山里或者河里,还有的直接被掐死。

导致山里男多女少。

又因这地儿穷山恶水,山里人家庭贫困,拿不出聘礼,很多年轻人直到三四十岁都还是光棍。

生病了,也是硬熬,熬不过去,就只有等死。

每年冬天,都有人冻死。

虽然上面有扶贫政策,可奈何扶贫资金有限,山里穷困户太多,根本照顾不过来。

村公所之前也有过普法宣传,严禁抛弃或者残害女婴,可山里人几百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某些陈年顽疾已经深刻进他们骨子里。

一时间根本无法矫正。

再说山里人户那么分散,村干部也不可能家家户户管理到位。

只要人家捂紧不说,谁知道他们有没有遗弃女孩儿,或者犯别的事儿。

当初刘元清被抢的案子,直到派出所的民兵找上门,村干部们才知道队里的青年犯了事。

桂花镇派出所的民兵数量有限,人手紧缺。

刘元清被抢的案子,还是出动部队里的军人帮忙侦破的。

当时出动了一百多人,还有当地人带路,都在山里耗了一个多月,才把犯事的人全部抓住,送去劳改。

由此可见,四队的地盘多么大,位置多么偏僻。

苏漪和肖义在四队村公所坐了一小时,把整个四队的情况基本了解,才出发往回走,绕去三队的村公所。

三队的地势,较之四队稍低,离大弯村公社更近。

村民的生活,也要好一点,教化程度略高。

队上有三成的人上过扫盲班,识得几个字。

还有十几个小孩在大弯村小学、中学读书。

可三队和四队一样穷困,普遍重男轻女。

人口统计方面也有欠缺。

山里人都喜欢生孩子,一个家庭,至少有五六个小孩儿。

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衣不蔽体的不在少数。

一路走来,看到许多孩子衣衫褴褛。

春寒料峭的天气里,也有半大的少年,只穿个满是补丁的短裤衩,裹件空荡荡又粗糙,根本挡不住风的蓑衣在走动。

苏漪和肖义心里沉甸甸的。

这样的日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们根本无法想象。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