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www.00xs.net,最快更新痞极大明最新章节!
“大人,小民怎么敢这么想啊?”苏有东急得又快哭出来了,“确实是汤虎跟小民说的,他指给小民一个方位,说是孝陵宝顶下面,就是太祖爷和孝慈高皇后(指皇后马氏)的合葬之处,只要挖掘到那里,就能挖到见血的土,那样的土才有效用!”
“扯淡。”陆准嘴上不以为然,心中却不禁犯嘀咕。所谓‘血尸护宝’的传说他也听说过,但传说就是传说,又没有真的见过,谁知道真假?他是护墓的,又不是盗墓的,对这种事情向来是听了就算了。
尽管苏有东费劲了唇舌,跟陆准解释自己并非是盗墓,只是受人蛊惑,想要挖孝陵一锹土而已。但陆准却始终没有松口,更不可能说要给他求情。孝陵是什么地方?整个神烈山都不能随随便便的动土,更何况,你还想到地宫的地方去动这一锹土,那不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吗?
由于他执意不肯答应,苏有东哭得岔了气也都是没有用的。见他这副样子也吃不下什么,说到最后,陆准便不耐烦地叫了邵开河将他带出去安顿。第二天天刚亮,便跟汤虎的尸身一块儿送到了南都城中主管刑律的南都刑部。
※※※
南都刑部。
自年初南都刑部侍郎吴悌在与人讲谈孟子养性章时痰疾发作,医治无效而卒之后。此时的南都刑部只剩下了两位坐堂的主官。其一,自然是南都刑部尚书,嘉靖乙未科的进士,孙植。其二,则是南都刑部侍郎,陈绍儒。
南都作为大明的陪都,尽管一直以来都被当做是贬职之所。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便是贬职之所,陪都就是陪都,他到底还是有他自己的职权。
否则,东林党和浙、楚党等相互争斗之时是如何崛起的?明末的党争,基本上就是以南都六部为首组建的在野和北都朝堂之间的争斗。南都管辖着南直隶地区十五个府又三个直隶州,以户部为例,仅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每年上缴的税粮就大约是整个大明的一半。
南都刑部较之南都的户部、兵部这样实权颇重的部门当然没法比,但却也比几乎瘫痪下来的礼部强得多,掌管着南京诸司、公侯伯府、京卫所的刑名。
可以说,归南都刑部掌管的方面的确不少,但就像陆准送来的这般的难题,南都刑部已经有很多时日没有碰到过了。
“真是不知道,这孝陵到底是怎么了。以前挺安静的,一点儿事情都不出。这两年怎么就能折腾成这个样子了?隔三差五就出点事情,而且一出事情还不是小事情!这都怎么回事儿啊?”孙植对此很是头疼,他从进士及第之后,就发到南都刑部做主事,好一番折腾,这几十年下来,才总算升上了尚书坐。他为人看似清流,实际上却十分贪腐,又素来疲懒,对于麻烦的事情是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在看到陆准送来的人,听完了事情之后,就顿时觉得头疼起来。
而刑部侍郎陈绍儒,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没有多好了。说起办案子,就更加没有什么为国办事的干劲了,反倒是对于孙植所说的孝陵混乱的事情,他却是有所耳闻,此时不妨当个闲话讲一讲。
“大人,孝陵不靖,自然是孝陵卫没有办好分内的事情。但这没办好事情,依下官看,却是有些隐情在内啊!”陈绍儒如是说道。
孙植办案子没有心思,却是听故事的心思不少,便向陈绍儒打听道:“哦?师孔(陈绍儒,字师孔)兄难道知道什么内情吗?不妨说来听听!”
陈绍儒笑了笑道:“隆庆元年,孝陵卫前任指挥使萧崇德告老请辞,袭这个位子的是他的儿子,名叫萧赞的。不瞒大人说,依下官所闻,此人不折不扣的是个草包,骤然而起,着实难以服众啊!”
“难以服众?怎么会?”孙植不禁摇头道,“我朝卫所自指挥使以下均为世职武官,年幼袭位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怎么旁的地方没有因此而出事,反倒是孝陵卫频频出事啊?”
“大人难道不知?这孝陵卫原本就是不一样的地方啊!”陈绍儒如是说道,而且还举了个例子,“大人可还记得本朝故事?孝陵卫之牧马千户所,世代为皇陵驯养鹿马,其首任指挥使董茂,本身可没什么军功啊!”
陈绍儒这么一说,孙植也只能点头。
本朝的世职武官大多只有两处出处,其一是军功得袭,其二是恩宠得袭。但唯有这个董茂,他是既没有军功,也谈不上什么恩宠,唯独就是碰见太祖皇帝的时候太过凑巧,且这个姓氏也姓得很巧罢了。
当时太祖皇帝微服私访,返程的时候大雨倾盆,躲雨时认识了农户董茂。那时候牧马千户所暂时还没有选好千户官,而太祖皇帝在得知了董茂的姓氏之后,当即是龙颜大悦,认为董这个姓特别好,寓意‘千里草’,草茂盛,那鹿自然就养得好,于是董茂摇身一面就给自己的后人挣了个世袭的千户官。
时到如今,鹿已经几乎看不到了,但董茂的后人却还如同钉子户一般深扎在此处,吃着太祖爷赏下来的铁杆儿庄稼。
“倒的确是有所不同啊!”孙植说道,言语中不免很有些看不起的意思,“这国朝的武官也实在是没什么出息的,我辈文人都是苦读诗书,寒窗十载方得入仕,为家国天下奔波一生,尚不能保证子孙如何。可他们呢?不过是一个姓氏,抑或仅仅是祖上的福荫运气,就可以世代衣食无忧。就这样,还不停的惹祸生事,说起来,也实在是朝廷蛀虫!”
“嘿,大人,谬矣!话可不能这样讲啊!”陈绍儒听他说的愤愤不平,不得不出口拦了一句,虽然武职官员不被文职官员看得起是一贯而来的事情,但孙植刚刚的话却无疑是在质疑大明卫所官袭职的祖制,这样的话即便是两个人之间,也是不太好说出口的。为了防止孙植继续说下去,他适时的将话题拉了回来,“孝陵卫的武官确实不能与旁的武官相提并论,凡是从国初世袭下来的武官,一个个可都有个了不得的祖宗。打仗未必多厉害,但肯定不是贪生怕死之徒。作战未必多高明,但忠诚肯定是太祖皇帝最信得过的人。比方说这孝陵卫的指挥使吧,萧家那原本也是皇亲国戚啊!首任指挥使萧逊的妹妹,曾是太祖皇帝的嫔妃,殉葬于孝陵的。只不过子孙不争气,竟然出了萧赞那样的人。”
“萧赞到底是怎样的人?”孙植听陈绍儒提了多句,却始终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心中有些急了,不禁崔问道,“前段时间享殿爆炸案的时候,本官也见过他,应该也是快到了弱冠之龄的吧?又不是稚童,不见得连循规蹈矩就能办好的事情都办不来吧?”
“我说啊,他还真的就是办不来!”陈绍儒说道,“我可听说,就连上次享殿爆炸的事情,里面都有这小子的影子,只不过后来查来查去没能把他查出来罢了。当然,下官也是道听途说的,做不得真。不过啊,下官倒是觉得,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下官曾多次听说过,那个萧赞做事没有什么能耐,反倒是惹事的能耐不小。一心想要和乃父一样执掌孝陵卫,却实际上没有人服气他。”
“你这话说的,不服气他,那服气谁?他到底还是孝陵卫的指挥使不是吗?”
“指挥使是不错,但他掌握不了实权啊!”陈绍儒说着压低了声音,“我可听说,孝陵卫真正当权主事的不是他,而是那个新晋补了指挥同知之位的陆准。”
“陆准?这名字听起来还蛮熟悉的。”孙植想了想,忽而想到了,“陛下怕是升了他两次官了吧?两次都是立了功,第一次据说还差点儿死了,甚是凶险呢!哦,对了,这一死一活的两个人不都是他派人送过来的吗?刚刚来禀报的就是他的亲兵!”
“这样大人还不够清楚吗?孝陵出了盗掘皇陵这么大的事情,萧赞都没有出面。反倒是陆准的亲兵前来送人,这不就说明了问题的吗?萧赞是个傀儡,陆准才是掌权之人。而且,说起他们陆家,还真不是普通的武职世家啊!”陈绍儒这么说,孙植就有些理解不了了。他始终在南都,对于北都的事情并不是很关注,因此并不知道很多内情。陈绍儒见他困惑,便替他解释道,“陆准这一代是兄弟三个,陆准是袭了千户职位,如今靠功劳做到指挥同知。这就是个武官,不值得多顾虑。但他那两个哥哥却都是天子门生!长兄陆泓,嘉靖壬戌科的进士,官至吏部验封清吏司郎中。二兄是今年刚刚中的进士,位列三甲,授中书舍人。另外,他还有个妹妹,嫁给了同卫的张公子,那位张公子如今也是进士出身,在户部做主事。”
“嚯,还是一门簪缨?”孙植不禁有些羡慕了,“说起来,他们陆家总是世袭的武职官员,按照朝廷律法,总要有人袭位的,总不能三个人都去考进士吧?这么说来,倒还是……”
陈绍儒想要让孙植认识到的就是这件事情。在他看来,孙植虽然贪婪,而又疲懒,但到底还算是一个好上司。自己身体日渐差下去,怕也没有更多的时日为国效力了,但孙植却不一样,他已经是尚书之职了,身体又康健,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未必没有。陈绍儒想要借机会推他一把,就得先让他重视起眼前的案子和送案子来的人。
“大人,您怕是还不知道吧?”陈绍儒接着说道,“陆泓几日前致仕还乡,似与高阁老有些关系。朝中一直有传闻,高阁老很是欣赏这个年轻人,曾对他多方回护。”
“你是说……”能做到尚书之职的自然没有笨蛋,孙植经此提点也就想到了关键的地方,“你是说这次太子驻跸孝陵的事情,是有意为之。”
“绝不可能是真的冲着陆家来的,但陆家也是原因之一。”陈绍儒一语点破,“高阁老虽然性格上难以为人所容,但论起朝堂斗智却未必逊于常人。孝陵享殿爆炸的事情把整个朝廷的目光都转移到了孝陵身上,高阁老当然也注意到了。同时也抓住了这个机会,朝野用力,促成太子南行。且虽然未能回庙堂之高,但却如愿以偿的以地利之便得到了教授太子的职务,这可是很关键的位子。你想,身在孝陵之中,那岂是什么人都可以随意跟进去的吗?好好的皇家陵寝,搞得人山人海,乌烟瘴气,那还能显示出对太祖皇帝的敬畏之情吗?还能体现出守陵的诚意吗?所以,即便是太子殿下,也不能带太多的随员驻跸,那么承担主要守卫责任的就只能是孝陵卫了。太子殿下年幼,聪慧非常,却也很是贪玩,难免到处跑动。高阁老此举,无疑是行顺水推舟之事,卖给陆家一个面子,让陆家有得近殿下的机会。你想,今天的郎中、主事,日后未必不能做尚书。而陆准此人,大人,您看这两次升迁就知道了,所谓文不爱财,武不惜死,这小子,天生就是亡命徒。敢拿自己的性命去换一身荣华富贵的人,在武职官员之中是殊为难得。再有一条,享殿爆炸案的时候,他在哗变之中当机立断救下了赵大人,也被赵大人记在了心中。此番太子驻跸,谁又能确定陆准不会因为赵大人的缘故而倒向徐阁老一头呢?高阁老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必然对他有所拉拢。”
“你是说……这个案子……”孙植已经知道陈绍儒想说什么了,只是还不敢肯定。
陈绍儒却很是郑重的点头道;“既然他想,我们为什么不帮他一把?大人,难道您就真的想一辈子蹉跎于此?不入台阁,终究不能算是毫无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