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融是扬州丹扬人。
虽然是作为陶谦属下的经济官,负责广陵、下邳和彭城三郡的粮运,并向陶谦军提供军需,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了,但他的野心并不仅止于此。
他在看到庞大的物资被来往于江面的白帆运送到徐州的繁忙之景后,心中偶尔会想:“陶谦当徐州刺史威服天下,还不是因为有我为他生财?”
整天与钱财、物资,打交道的他,比任何人都了解钱财物资的重要性。
他清楚的知道一点:“有了钱财,基本上就有了一切。”
在他看来,有了钱就可以支持强大的兵力,就可以训练他们,给他们装备上最好的武器,让他们变得强大起来,而后就可以争战天下割据一方。
“原来想成为有威仪得霸者就这么简单。”
在想通了一切的关系之后,乍融偶尔便会有这样的念头,“我也可以独当一面的。”
这样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频繁的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他想自立。
在看到自己的长官陶谦因为得罪曹操,而使得徐州变得不稳,逐渐步入战乱之境后,自立的议程不得不十分现实摆放在他的面前。
而在这之前,他已经开始截留广陵、下邳、彭城三地的赋税了。
他并非是在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自立的。
在徐州沦为袁绍、袁术、曹操等群雄唾手可得的地域之后,想自立的他自然得到别的地方去。
因为在那样的环境里是融不下第三势力存在的。
那么去哪里好呢?
乍融很自然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扬州,想到了蟠踞江南。
那是没有大势力存在的地方。
在江南,有势力者如刘繇、严白虎、王朗等,兵力都不是太强。
其中最强的刘繇也不过两万多人,与乍融聚集起来的信徒是半斤八两。
至于朝廷派遣的朱皓,刘表派遣的诸葛玄都不是武将,就算有随行的兵马,那兵马也是不多。
乍融认为以自己的实力是能够在江南割据一郡之地。
因为在对比了诸多的势力之后,他觉得自己兵力还在他们之上,所欠缺的大约是名门的招牌和有能力的武将。
这些在乱世虽然有一定影响,但却是不很厉害,至少在乍融看来是如此。
他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南下。
乍融带着自己的信徒和广陵郡的徐州兵,大约两万余人投靠江南的实力者刘繇。
当时的刘繇被刚刚渡江的孙策打得狼狈不堪,他迫切需要兵力得补充。
而乍融的信徒正是他所希望的。
刘繇将乍融收为自己的手下,给乍融一个偏将军的名号。
对于这个名号,乍融并不怎么在乎。
他之所以投靠刘繇,而不是去倚靠新近崛起的孙策,那是因为刘繇有着名门出身的招牌,而孙策没有。
屈身作揖对乍融来说并不算什么,身为人下的他早以习惯。
屈身于刘繇的手下,他一直寻求着扩张自己兵力的机会。
对乍融来说最简单的增加兵力的方法就是杀掉军队的首领,夺取其兵力。
他知道那些士兵并不是因为对首领的忠诚而当兵,他们当兵只是为了粮食而以。
在杀死军队的首领之后,只要自己能保正让这些士兵的待遇不会降低,那这些士兵也就会为自己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