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老百姓都很奇怪,作为当事人的沈守备,身处谣言之中,竟然一个屁都没放,这与他大明武官的身份实在是太不相称。
按照以往的剧本,即便抓不到造谣者,最起码也要逮几个走霉运的人杀鸡给猴看吧。
谣言风头不减,抚顺百姓也觉得传说中的秘方似乎有效,几日后竟然有人专门蹲守屠宰场,高价收购牛鞭。
牛鞭的火爆,甚至对牲畜市场也造成了轻微冲击。
抚顺已经适应了谣言,甚至在茶馆中,谣言变成人们沟通打招呼的桥梁。
一些人甚至开了茶座专场,说得栩栩如生,连沈嘉自己都差点信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同百姓那样三言两语就被人糊弄。
工坊的崔来顺崔老头,正是这样的人。
“沈大人,你为何要将这手雷制成这副模样,工坊都已经定型了,你现在又要改动设计,这前期的投入怎么办?”
“崔叔,你听我说,以后我们将这种火器统一叫手榴弹,行不?”
崔老头瞪了沈嘉一眼,气呼呼的喘着粗气,半天没说话。
你是大爷,你是金主,你说叫啥就叫啥,崔老头想通这点后,怒气渐渐消了几分。
沈嘉则是被古代人民的执着给乐坏了,凡是爆炸物,都冠以“xx雷”
,让他们改个名字,这简直是要了命,费的口水都赶上工程造价了。
之前为了赶时间,设计的土制手雷没有弹性延迟引信,说白了更像手榴弹,与真正的手雷相差甚远。
抚顺围城时的战斗表明,土制手雷缺点很多。
在最后一晚的夜袭战中,沈嘉发现球形手雷更容易随着地势滚动,导致明军预判的爆炸点失去准星。
后来沈嘉认真考虑,觉得木柄手榴弹更能避免这个问题。
土制手雷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引信裸露在外,很容易造成走火。
制作木柄是个费人工的事情,沈嘉最早否定了设计手榴弹。
那时候鞑子蠢蠢欲动,只要制造出爆炸物,即便规格有些出入,他也捏着鼻子认了。
赶进度的后果,就是现有的土制手雷规格相差较大。
尤其球体主要通过铁水浇铸,这就造成了球壁的厚度很难统一。
围城结束后,沈嘉甚至在战场上发现一些炸成两半的土制手雷。
这种爆炸无法形成范围杀伤,反而白白浪费炸药。
还好有几箱从前世带来手雷临时应急,不然结果还真是两说。
眼下时间充裕,沈嘉开始考虑标准化制造,同时想办法改善制造细节。
“崔叔,你看这是手榴弹的示意图,它上面是铁壳,你可以按规格浇铸,因为出口较大,我们可以更清晰的观察铁壁厚度,这样在制造前期,就能将大部分残次品筛选出来。
此外球体容易因地势滚动,而加装木柄后,能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崔来顺点点头,这个道理他能理解,不过多了木柄,意味着要钻通木柄,将引信贯穿其中,这又多了一道工序。
“沈大人,这样设计我们工作量将会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