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迎敌

四月三十日,建奴从萨尔浒城出兵三万,抵达抚顺东门五里外扎营。

陈贺两人略微松了口气,却不料傍晚时分,探子报来说鞑子又有一万多人辎重和辅兵部队抵达。

抚顺四城紧闭,城外视野所及之处,已不见任何建筑和树木。

淡淡的暮霭中除了偶尔穿梭出没的鞑子哨探,再也看不到任何活物。

城头上每隔一段支起了松油灯,噼里啪啦的燃烧声不时响在众人心头。

城内瓦肆青楼已彻底歇业,黑咕隆咚的大街上,除了穿梭行走的巡逻民兵,或者流浪的野狗,竟是空无一人。

当愤怒的陈策撕掉射入城中的劝降书时,所有人明白,抚顺正式进入了战争。

城中顿时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紧张气氛。

与抚顺城内不同,鞑子的进攻的节奏却是不急不缓。

也许是城郊坚壁清野的政策初见成效,也许是鞑子故意为之,到了下半夜,鞑子的营墙仍然尚未完工。

在黑咕隆咚的夜晚,后金的指挥者为了让战兵保持充沛体力,繁重的体力劳动全部交给了抓来的民夫和少量辅兵。

沈嘉原本想找个机会偷袭试试,但陈策信手指向鞑子的骑兵道:“小子,你看好了,鞑子的战兵就在一旁候着,探子说他们队形严整,张弛有度,这可不是个好机会。”

明军将领或许不明白新式武器对未来战争意义,也或许没有学习过指挥理论,但论到战场的敏锐嗅觉,沈嘉不得不甘拜下风。

这种判断力来自于实践,即便课本上有,那也是一团迷雾,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是无法明白的。

沈嘉目前就是这样的情况。

对于陈策老成持重的判断,沈嘉虚心的接受了。

第二日清晨,铁岭方向又匆匆赶来一万多鞑子援军,众人的神色顿时变的愈发不自然。

守城的明军张望着远处敌方大营,口中干涩,心中更是惴惴不安。

城头上伫立的陈策明白,鞑子此次恐怕是要孤注一掷了,甚至连铁岭守军都招来了。

陈策迅速派人秘密潜出城,手持密信报往沈阳,希望童仲揆总兵能够向铁岭方向佯攻,适时根据机会决定下一步动向。

陈策的想法很直接,鞑子兵力有限,铁岭驻军实际上是分散了鞑子的力量。

如果鞑子转入进攻状态,必然会造成防守不足,漏洞百出。

如果能够借着抚顺拖住鞑子主力,沈阳明军的就可以在铁岭方向制造进攻机会,说不定可以破城。

与昨日不同的是,今日鞑子派出了小股部队,围着城墙四处逡巡,时不时远远的驻足而立,指指点点。

沈嘉明白鞑子是在寻找城防的漏洞,为下一步的攻城做准备。

与沈嘉记忆的历史略有出入,这个世界中的抚顺城被后金相对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沈嘉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并不知道真实的历史中,抚顺城被鞑子焚毁拆掉,直至清朝中期乾隆年间才修复。

这个世界中,抚顺城部分建筑被鞑子付之一炬。

但后来老奴发现抚顺战略位置实在重要,尤其是抚顺马市是当地乃至关外最重要的税收来源。

于是此后为了驻军,后金又重新在原来基础上修建了城墙和城内设施。

只是规模始终无法恢复到三年前。

三年前,佯装领赏的蒙古兵突然偷袭抚顺,同时城内守将李永芳投降,导致了抚顺失守。

三年后,不管是陈策还是贺世贤,以及准备多日的沈嘉,都对坚守抚顺满怀信心。

下午,鞑子终于掳掠到了一些百姓。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