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误会

尽管袁应泰反复警告沈嘉不能乱种无主之地,但沈嘉似乎没有打算接受这个警告。

沈嘉在旁人不怀好意的眼神中,继续让身边的明军督促那些工人,将大量小麦,玉米,以及土豆播种到地里。

袁应泰对此大发雷霆,但杨涟却劝说道:“抚顺原本就是卫所,周边土地大部分都是军户所属,此时既然无人认领,让抚顺军耕种有何不可?”

袁应泰却从杨涟的话中听出了其它意思,那就是杨涟打算把沈嘉当作武将。

既然是武将,那么以后必然会被文官捏在手里,想到此处,袁应泰也就停止了反对。

因为受审和谣言一度暂停的播种大业,在沈嘉的督促下,又重新风风火火的开展起来。

土豆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传入神州,沈嘉没想到几个发配的军卒竟然熟悉土豆种植,于是找陈策抢了过来,气的陈策大骂沈嘉挖人挖到他头上,实在是滑头。

沈嘉嘿嘿一笑,心道咱两半斤八两。

玉米的种植就有些尴尬了,玉米传入神州较晚,没有人懂得。

沈嘉也没做过农民,想了半天,也是没有主意。

不过没吃过猪肉,总算见过猪跑,沈嘉前世经过乡村时,见过长成的一株株玉米迎风而立。

想到此处,沈嘉吩咐农夫们,每间隔一尺放两颗玉米种子。

沈嘉从种树的思路出发,认为玉米差不多也就这样,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每个穴位放两粒种子,提高长成概率。

即然身边有很多劳力,沈嘉不介意当玉米的苗子长到两寸高的时候,去掉同一个穴位中长势不佳的苗子,留下一株长势不错的苗子。

这样既保险,也符合生物育种筛选的基本思路,貌似孟德尔当年也是这么开始的。

至于小麦,在北方是大面积种植的,前些日子就已经完成了数百亩的播种。

这两天附近一些农户也在播种,沈嘉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明人的肥料主要是榨油枯饼。

沈嘉觉得有些蛋疼,油料是比较金贵的,即便是榨油的渣滓也不容易拿到。

虽然沈嘉对后世培育的种子抱有极大信心,但是缺少工业肥料,想要大规模增产,那无异于天方夜谭。

沈嘉想到了早年一篇课文中彭总在大跃进期间亲自下水捞取塘泥作肥料,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不过此时冰雪刚刚融化,塘泥也不是那么容易挖,沈嘉决定等道六七月份天热的时候再弄

那剩余的肥料,主要就来自城中的人尿粪,以及烧炭的灰烬和树林中厚厚的腐殖层土,沈嘉为此不惜派了大量劳力,壮妇,甚至小孩都去收集这些肥料。

沈嘉疯狂的行动让大多数人不解,尤其让流民们每日拖着粪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城中的流民将他“银枪小霸王”

称号改成了“龌龊银枪小霸王”

沈嘉依旧不理谣言,好在三位上官见沈嘉解决了流民的吃饭和就业问题,也是乐的不管不问。

只有熊蛮子不依不饶的扯着沈嘉的袖子,口水喷了他一脸,不停的怒吼:“臭小子,你快说这好好的城墙,为何要凿出一道宽阔的口子,你要是说的不在理,看老夫不抽死你。”

熊蛮子不但嘴很厉害,而且从他气的哆哆嗦嗦得手来看,恐怕不是善茬。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