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历史上就是逐水草而居,可以说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来源都取自于大草原,取自于终生相依相伴的大自然。
饮食如果传统分类方法有四大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
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
,蒙语叫“乌兰伊德”
;称奶食为“白食”
,蒙语叫“查干伊德”
(纯洁、吉祥、崇高之意)。
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什么叫红食呢,指的就是肉食,包括牛肉、羊肉的多种不同食用方式,主要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等。
据说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将士在行军途中,用铁支架,烧烤整羊吃,这或许就是现在烤全羊的雏形。
奶食色白,象征纯洁,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称奶食品为白食,其种类主要为黄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等。
在清代,察哈尔八旗是清皇室加工奶食品的基地,其奶豆腐是指定向清宫廷进贡的奶食品。
以奶制作的传统饮料主要为奶茶、酸奶、和奶酒。
蒙古民族喜欢喝茶,特别喜喝奶茶,奶茶是砖茶与牛奶交融的产物,奶茶又叫蒙古茶。
肉食来源大致有:牛、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也是最喜爱的食品。
尤其愿吃羊肉的“手扒肉”
,羊肉的吃法多种多样。
常见亦享有盛名的“手扒肉”
“全羊”
也叫“羊背子”
还有烤全羊、烤羊腿。
“手扒肉”
的做法是将全羊切成若干段,白水下锅,不加任何佐料,煮沸片刻后就起锅。
肉香味美,鲜嫩异常。
“全羊”
也叫“羊背子”
为上等食品,作法和吃法都比较讲究。
全羊席(蒙语为不禾勒)是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佳肴(又称整羊席)。
是蒙古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接待高级贵宾时摆设。
“全羊”
是将全羊肉背上第七肋骨至尾部割为一段,再割四肢头颈,胛各为一件,带尾入锅,出锅后将整羊加工后摆在长方形的大木盘里,像一只卧着的活羊,肉味鲜美,香飘满堂,浓郁扑鼻。
宾客在进餐前,还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词等,主人会用蒙古刀从羊尾上片下一条簿簿的肥油,用右手承上,敬给客人中地位最高的长者,而接过羊尾的人,必须将羊尾顺着手掌放向一吸而进,不能咬断,不能撕裂,以示对主人的尊敬。
据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宴。
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宴祭神祗、待宾客。
到了清代全羊更加盛行,现在成为内蒙古各盟、旗县接待贵宾的驰名中外的名贵菜肴。
烤全羊、烤羊腿是蒙古族人民招待尊贵客人的一种菜肴。
烤全羊的做法是将羊宰了后掏出内脏,煺毛留皮,加各种调料在特制的炉子里用扎嘎梭梭烤制而成,色泽金黄,味道鲜美。
烤羊腿在内蒙古各地具有民族风味的餐馆都能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