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君臣对二

崇祯点点头,“你是个能说真话的人,朕也是个能听真话的皇帝。

你只管说来无妨。”

秦书淮也点头,“好,皇上您想听什么?”

崇祯沉吟了下,道,“就从大明三患说起吧。

你和稚绳先生说的大明三患,辽东、武林、文官,稚绳先生已经都转述给朕听了。

朕听完彻夜未眠。

此三患不光朕深有体会,连远在朝堂之外的人都看出来了……不过朕倒是以为,大明之患归根结底只有一患,那便是文官之患啊!

朝官本是朕之臂膀,如今却个个挟私自重,动不动就大谈什么祖宗旧制不可破,朕想做的事件件阻力重重!”

说到这里,崇祯苦笑着摇了摇头,又道,“魏党在时,魏党横行。

如今朕亲手除了魏党,却文官横行。

这帮人吵起来,可以逼朕用抽签来决定内阁成员,想想也真是滑稽……”

秦书淮知道崇祯指的是他在崇祯元年“枚卜”

选材,当时各部九卿推举了十个内阁拟任成员,并“指导”

崇祯要按照老例划定前面四个进入内阁。

刚刚扳倒魏忠贤的崇祯意气风发,自然不肯听这帮老臣忽悠,结果君臣相争,争执来争执去,他一怒之下便决定用占卜抽签的方式选内阁成员。

或许从那时起,崇祯就已经不信任朝臣,和朝臣对立了吧。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信任,导致他不断地换内阁、换首辅。

无奈明末的文官都是一个鸟样,换谁都是只知程朱理学、只知朋党利益而不知兵甲、不知治国。

而且明末的文官还有一怪,那就是把被皇帝打、被罢官看作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所以他们不管有没有理,都敢顶着皇帝干,不光敢顶,甚至敢骂!

满朝都是这样的官员,崇祯竟毫无办法。

就拿矿监来说,这是很大的一块税收来源,崇祯想加强矿监,而文官却坚决反对矿监,即便崇祯想一意孤行都没人替他去执行,最后只好逼得他放弃了矿监。

崇祯见秦书淮一言不发,便说道,“秦兄,你怎么不说话了?”

秦书淮看着情真意切的崇祯,心情无比复杂。

现在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做个忠臣,以自己所知道历史,给崇祯真正的建议。

二是做个佞臣,诱导崇祯,加大他与大臣之间的嫌隙,从而为自己入主东厂埋下伏笔。

两者都是救国救民的法子,区别在于是让崇祯干自己辅佐,还是让自己干崇祯在一旁看。

想了许久,他觉得更相信自己。

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保险的!

下定决定后,他淡淡一笑,道,“皇上,草民在想,魏党时期为何文官不敢如此猖獗?”

崇祯说道,“魏党擅政,机要部门皆是魏党,文官如何说得上话?”

秦书淮点点头,“皇上说得对极了!

这就说明,文官是制得住的。”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