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遇刺案(五)--硕果

爱做的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00小说网 www.00xs.net,最快更新雄起澳洲最新章节!

    可这显然说服不了赵腾。摇了摇头,反驳道:“但你现在是大明人!不是什么孟族!而且你怎么知道刺客是孟族人?警察司可没对外公布案件进展。难道说,你之前就认识那刺客?”。越往下说,语气越重。

    其实他怀疑周烨,并不只是纹身。还有当时周烨滑倒的时机,以及事后解释的理由。因为据他所述,他摔倒是由于自行车没保养好,所以导致链条断裂。

    但赵腾他爸是开自行车厂的,对于相关问题,赵腾也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一般情况下,自行车没保养好,多是脱链、掉链。除非链条的拉断力差,承受的拉断力不足。否则,很难出现断链的情况。

    尽管赵腾他爸的车行是国有的,但他爸是厂长,实质上管着整个车行,也算是半个自家的。所以对自家车子的质量,赵腾是最清楚不过。于是他趁周烨不注意,细细的检查了一遍车子的链条。

    这才发现,那链条上有很多人为磨损的痕迹,并不仅仅是保养的问题。且那断裂的锯·齿,都是平直的。这说明有人事先在链条上做了手脚。再联想到周烨滑倒的时间点,巧之又巧,他就情不自禁的怀疑起了周烨。

    今天过来问他,也是一种试探。毕竟猜测归猜测,不是既定事实。但从周烨刚才的话来看,这刺客的行动,他显然是知情的。只是参没参与,参与了多少,又是另一回事了。

    这时,周烨冷笑了两声。像是认同了赵腾的话,也不辩解。反而以一种回忆的口吻道:“你知道吗?在92年以前,我还生活在缅甸的时候。缅王不但对我们孟人苛以重税,还让缅人抢占我们孟人的地盘。稍有不从,轻则打骂,重则致死。

    尤其是1790年,缅王波道帕耶(孟云)要修建一座150米高的明恭佛塔,便强征十万民工。我们村里的青壮男子,基本被他捕获一空。我爹和我的两个哥哥,也在那时,被缅兵抓走。后来,他们再也没能回来。当时我才十岁!若不是年岁尚小,也早被带走了。

    所以,我恨缅王!恨所有的缅人!”,说到这里,他的面容扭曲到了一起,透着让人心惊的戾·气。

    “所以!你和那些刺客是一伙的!”,说话时,房门陡然被人从外推开。赵腾心下一惊,转身一看,便见霍顿得意洋洋的站在门口,像只斗胜的公鸡。在他身后,还站着情报司副司长张扬、警察司司长罗斌,他们神情严肃,目光如炬的盯着周烨,显然认定了霍顿的话。

    且在过道内,还有大批身着藏青色制服的警察。

    原来霍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害怕赵腾和周烨商议什么对他不利的事情。便偷偷的跑到隔壁房间偷听!而这东瀛客栈,基本遵照日式传统民居建造,采用的是木质建筑材料。这隔音效果,自然不怎么好。

    也是赵腾和周烨太投入了,以致忘了隔墙有耳!

    于是霍顿意外的偷听到了刺杀之秘。本就不喜周烨的他,立即用客栈的电话,通知警察司,让他们来抓人。

    就这样,周烨和赵腾都被带走。经过一番了解,赵腾确实是无辜的,便被放了出来。这让等在警察司外面的赵广义,喜极而泣。

    而周烨则因嫌疑太大,被留下来严加审讯。到底是个十五岁的半大孩子,哪抵得过现代五花八门的审讯手段。只被关了半天的小黑屋,周烨就哭着什么都招了。

    原来,他确实和刺杀案有关,但严格来说,又无关。因为在刺杀前一天,他的舅舅就来嘱咐他,让其在比赛的时候,离缅甸王子远一点。虽然猜到了什么,但他又不敢确定。

    直到刺杀案发生了,他才敢相信。也是在事后,他才发现他舅舅在他自行车上做了手脚,想让其无法参加比赛。却没成想,他愣是坚持到了案发前的那一刻,还幸运的救了赵腾等人。

    听到这里,张扬和罗斌紧皱的眉头,也稍稍舒解。不过张扬又抛出下一个问题。

    “可是那三个刺客中,没有一人和你有亲属关系。”。

    这让周烨沉默了将近一刻钟的时间,才像泄气的皮球,耷拉着脑袋,无奈道:“他不是大明人。”。知道骗不过去,但又不想供出来。便像挤牙膏似的,只说一半。

    张扬和罗斌也不催他,就这样静静的等着,让他慢慢交代。

    又是数分钟的静默,他才接着道:“我舅舅当初逃到了暹罗,如今成了暹罗使者的贴身护卫。”。

    张扬他们,立时长出了口气。也不多待,马上带着大队人马,前往暹罗使馆抓人。

    可惜去的时候,使馆的下人说,暹罗使节已去了国家医院探望缅甸王子。

    这话就像被装上了时钟的炸弹,让张扬他们,顿时绷紧了心铉。

    就在他们马不停蹄的赶往医院时,暹罗使馆对面的英国使馆。马戈尔尼正站在透明的玻璃窗前,将警察司的行动尽收眼底。

    “这样也好!免得我们动手!”,马戈尔尼惬意的说道。如果大明再没查出凶手,他就忍不住要帮忙了。只是那样的话,英国也就有了暴露的风险。所以这只是玩笑话。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出手的。

    菲利浦恭谨的站在马戈尔尼身侧,微微落后半步。回应道:“就是不知道孟人那边,能不能把握好时机。”,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担忧。毕竟这是英国花了大力气布置的局,要是时机不对,这个局也就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马戈尔尼却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以笃定的语气道:“孟人会把握好时机的!否则和我们的交易,也就达不成了。而且···”。他后面的话没说出来。这次访明之行,可是早在访清之前,就埋下的伏笔。上帝既然让他有机会亲自完善这些伏笔,那就得尽力替英国种下硕果。

    孟人,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