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奇葩二人组

庸人自懒2 / 著投票加入书签

00小说网 www.00xs.net,最快更新唐时歌最新章节!

    夫子庙的历史由来已久,据传此庙是为了祭奠南朝开国元勋夫子所建。

    关于夫子的故事在民间有很多传言,传说中的夫子是南朝五代元老,正是他一手立下所有法度,才得以使得南朝鼎盛了四百三十六年之久。

    夫子庙地处漠河接口处的唯心湖中央。华灯初上夜未央,中秋这夜漠河边上挂满了彩灯,沿河街道上早已摆满各类商贩小摊,耳边不时传来小贩叫卖的声响。

    漠河上也已停满了五色斑斓的花船,有佳人弹奏琵琶和琴声响,琴瑟交鸣,伴随而来的是名角清脆的嗓音。

    顺着漠河一直往下走,便来到唯心湖畔,湖畔处有四座大桥可通往湖心的夫子庙,往来行人穿过大桥时,接回驻足观赏湖中花船上的歌舞,要知道能登上花船的可都是有钱有势的主。

    唐凡与方圆推着小板车好不容易挤过小桥,来到夫子庙门前,在一颗榕树下找了个位置将小车摆好。

    在夫子庙门前右侧,有座醉凉亭,据说每年的诗会便是在亭上开始的,只要你自认有能才便可登上醉凉亭,展示自己的才华。

    唐凡将小车摆在离醉凉亭只有二十米不到距离,一处视野极好的地方,便示意方圆开始吆喝,趁着诗会还没开始前试着卖些书卷出去。

    吆喝的事方圆是一万个不愿意,他毕竟是个书生,怎能如此有辱斯文,可架不住唐凡那双阴冷中略带杀气的眼神,只能时不时地喊出一句“卖书!”“都来看看了,卖书!”

    他的声音极小,且十分慵懒,唐凡见了也未怪责,这事随便换个脸皮薄的书生都做不出来,况且这中秋之夜,怕是喊破喉咙怕是也没人买你的书,他纯粹是想练练方圆的脸皮。

    唐凡从推车下层取出火炉跟炭火,取出火引子点燃了炉火,又从车内取出黑葫芦拿到唯心湖旁清洗一番,便架在火炉上开始烘干。

    一切都在计划之内,有条不絮地进行着,没有一丝多余的步骤,看得方圆目瞪口呆,半天未有言语,不知唐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若他知道掌柜不厌其烦地做着这一切,只是为了吃上一口爆米花,怕是会把鼻子都给气歪了。

    夫子庙前传来的骚动打破了方圆的惊诧,骚动是由三个穿着艳丽,走路极其风骚的书生引起的,那三人的出现顿时引得一群人朝大桥拥挤过去,就差压垮那座不知名的大桥了。

    三人踩着极度风骚的步伐朝夫子庙走来,周围围观的群众不时发出惊叹之声,就连方圆这类老实人也跟着犯起花痴一副春心荡漾的模样。

    唐凡朝人群瞥了一眼,想看看那几位引起如此骚动的人到底长得哪副模样,一眼望去却只见到无数人头闪动,月色被庙前的大樟树所遮挡,根本就看不清什么。

    他转回头开始接着捣鼓手里的黑葫芦,没将那几人放在心上,眼下能爆出一壶香喷喷的爆米花才是王道。

    “掌柜的,你可知那几位翩翩公子是谁?”方圆摸了摸下巴上的口水,轻啧一声,对那几人的痴迷程度几乎已经入魔。

    “四大才子?”

    方圆惊讶不已:“你怎么知道?”

    唐凡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我不瞎!”

    说起四大才子,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以唐伯虎为首的四大才子,可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可这个世界里别说大宋朝,连始皇帝的传奇都没有,就像个凭空构思出来的另一个维度,唐伯虎等人自然不可能出现在这。

    方圆指着走在最前方的一位黄衣书生,开始依次给唐凡介绍,被诸多文人雅士推崇到四大才子之位的四人分别是,国学大师阚忠的亲传弟子房无忌,苏州解元吴文才,兵部尚书之子庸寄与才子刘天一。

    此次中秋诗会,四大才子并未聚齐,来到诗会的只有吴文才与庸寄,另外二人据说是为了保持四大才子的神秘才故意不现身的。

    在吴文才与庸寄的带领下,人群逐渐朝夫子庙涌来,行至庙门前唐凡方才看清了那二人的长相与品着,简单用两个字概括就是:高调!太他喵的高调了。

    吴文才身着一袭绿色书生装,头上还高顶着一顶墨绿色的帽子,在月光的映耀下甚是刺眼,虽然这年代还没有绿帽子之说,可唐凡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相较于吴文才的装扮,庸寄才子的打扮要妖艳的得多,他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夜晚选了一件大红色的衣裳,头上的帽子却又是与之完全不搭的白色,再加上眼睛上浓厚的烟熏妆,望着那犀利的小眼神,唐凡恨不得提着黑葫芦上去给这厮来一锤。

    “长安城百姓的口味,真他喵的独特!”这是唐凡唯一能得出的结论。

    吴文才领着一群书生浩浩荡荡十多人,踏上了夫子庙前的醉凉亭,让唐凡略微惊讶的是上次在醉春楼遇见的韩文静那斯竟然也在那群人之中。

    “掌柜,看这架势马上就要开始了,你有没有考虑过上去吟诗一首,提提雅兴?”方圆凑着脑袋伸到唐凡跟前,笑嘻嘻地说道:“以掌柜你的才华,想必一定能做出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句呀。”

    唐凡瞥了他一眼,用力在他脑门上一弹,决定吓唬吓唬他,故作低声道:“卖你的书,今晚若是一本都卖不出去,明儿个就给我卷铺盖走人。”

    这招对方圆果然很有效,他扯着嗓子叫卖着,比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只是这撕心裂肺的模样与这大好夜色显得格格不入,不趁时也不趁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中秋诗会是以吴文才的一首小令外加一大篇如洗脑般的演讲开的头,各方文人雅士纷纷响应,准备展示各自的才华,那些个小商贩却半倚在小摊前就差睡了过去,在他们看来你这说破嘴也比不上他们卖出一根黄瓜呀。

    在长安兴起的诗词风并无过得的讲究,追究的也就是意境与声韵的优美,并无现世之中唐诗的押韵工整要求,故此作词者也要轻松些。一晃功夫过去已经出了三首诗词,夫子庙前众人争相咏颂着这几首诗词,总想着能比别人更快一步去领会其中的意境。

    吴文才与庸寄并肩站在醉凉亭内,俯视着夫子庙间的一切,脸上写着一丝轻蔑之意,方才传出的三首诗都是出自他们二人之手,他们有足够的自信相信今夜很难再有诗词能比那三首诗词更令人惊叹。

    “诸位才子佳人,不知还有谁做了诗词小令,大可登上这醉凉亭与才子佳人品赏一番,可千万别藏着掖着呀!”吴文才扫视人群,语气看似低调,却充满不屑,

    此言一出,哄闹的夫子庙顿时安静下来,诸人大眼瞪小眼愣是诶看出个所以然,一些方才拿着刚作出的小令想登台展示的才子,也被吴文才这话给吓得收了回去。

    “这可是四大才子呀,谁敢跟他们比诗词小令!”

    “怕是今夜就只能出这三首诗词了!”

    短暂的平静后,哄闹声又响了起来,众人交头接耳,各自聊着各自的,却也正合吴文才的意思,他与庸寄相视而笑,很是满意这种局面,身旁一群小弟早已识趣地伸出大拇指开始溜须拍马。

    “我这倒是有一首小令!”

    一声悦耳的声音从湖心处传来,顺着音源望去,却见湖心处一条花船缓缓靠了过来,船上点满了各色花灯,有鼓瑟琵琶之音,顺着皎洁的月光望去,依稀能见到在花窗夹板上站着几名妙龄女子,声音正是从她们几人之中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