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忠奸难分明

五味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00小说网 www.00xs.net,最快更新乱唐最新章节!

    第四百四十九章:忠奸难分明

    “甚?谁?”

    对方一时之间没听得清楚,走在最前面的几个人倒是真真,然而又都一连懵怔,不知道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还是胡狗故意戏耍他们。一时之间,双方处境颇为微妙,神武军骑兵弩箭上弦,咄咄逼人。从皇城中冲出来本打算投降的唐朝官员和禁军,亦开始疑虑重重,诸多戒备。

    这时,一身褴褛布衣的魏方进觉得自己不能再坐看下去,他自问了解秦晋的脾气,万一此人迁怒于这些没有气节的家伙,下令斩杀,那局面才真真要失控了。

    “前面可是京兆少尹崔光远?不知张大尹何在?某乃门下侍中魏方进……”

    魏方进之所以知乎其名,目的就是要提醒崔光远,他现在还是大唐的官员,而京兆府的长吏则是张清,如此急吼吼的带着城中部分官员投降,吃相也太难看点了。

    “魏相公?”

    对方果然一阵惊呼,只不过惊呼之中还带着浓浓的疑虑,然则仅仅眨眼的功夫,声音竟又转而惊喜。

    “难道老相公先一步投了大燕?”

    “放屁,老夫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安禄山鼠辈,岂能让老夫为之折腰屈膝?”

    听了魏方进这番慷慨陈词,秦晋只暗暗觉得好笑,这老家伙明明懦弱怕死,现在又来装作大义凛然,也是演戏的一把好手。然则,他纵然有千般的错误,总比大难当前就只想着投降的叛徒奸人要强得多了吧。

    所以,这回秦晋是挺魏方进的,亦在不知不觉之中对其印象生了改观。

    “真是魏相公?老相公回来就好了,下吏,下吏身单力薄,实在扛不起大唐这千钧重担啊!”

    这话一出,听清楚之人面色都为之一变,刚刚还口口声声要投降大燕皇帝,现在见着了魏方进,却立即又换了口吻,实在让人鄙视至极,

    “崔光远,做人不能这么无耻,刚刚还要投大燕皇帝,现在又说自己扛着朝廷的千钧重担,难道当秦使君是三岁小儿吗?”

    说这番话的是清虚子,他自从跟随秦晋赶赴长安后,一直便是个极度活跃的人物,现在见崔光远如此厚颜无耻,亦忍不住出言嘲讽挖苦。

    一个人高马大的官员下马步行来到了秦晋面前,深深一揖到地。

    “下吏的确说过要投安贼叛军的话,但也是为了城中官民免遭涂炭而忍辱负重啊!”

    秦晋还没说话,魏方进又连声的质问道:

    “左右都让你说了,难道就妄想以这种幼稚的手段掩盖自己打算投敌变节的耻辱吗?倘若你心中还存着一星半点的愧疚,就该引咎自裁,保全自己和博陵崔氏的名声!”

    去年,崔安世在新安打算投敌,此事传到了长安后,对清河崔氏的名声触动很大,很多在朝为官的崔氏族人都为此而蒙羞,不想现在博陵崔氏竟也出了个投敌变节的无耻小人。

    “魏相公错怪崔少尹了,乱民抢了左藏大盈库,又要要道南内抢掠放火,多亏少尹组织官吏予以镇压,这才每使长安彻底沦为一片火海。只是,只是听到了安贼进城的消息,这才,这才决定忍辱负重,而尽量保全城中官民的。”

    “放屁!如果今后人人都说自己忍辱负重,岂非可所以投敌,两头下注了?”

    魏方进说的不无道理,投敌之后假若安禄山果真成功篡夺唐朝大位,其人自然可以凭借反正之功水涨船高,假若唐朝扭转了局面,再称自己为了保全官民而忍辱负重,真真就是两头下注的最佳例子。

    说实话,秦晋自打来到唐朝以后,遇见的崔姓之人一个比一个无耻阴损,眼下此人虽然不是出身自清河崔氏,但博陵崔氏恐怕也好不到哪去。这些绵延数百年的大家族到李隆基这一代后,已经成了阻挡历史车轮向前的罪魁祸。

    然则,秦晋却也清醒的意识到,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既然崔光远嘴上还忠于唐朝,那就暂且相信他忠于唐朝。毕竟战乱之时,很多事一时之间也分辨不清,如果贸贸然处置了他,难保不会给长安的官员们带来心理阴影,而排斥神武军。

    倘若因为杀了几个人而使得自己的计划受到了影响,那就真真是得不偿失了。

    秦晋深吸了一口气,并没有像魏方进和清虚子一样,揪住崔光远投敌之语不放,而是淡淡的问了一句:

    “天子与太子何在?京中官员何在?”

    这才是秦晋急急赶着入京的主要原因。

    崔光远愣怔了一下,显然是没想到秦晋根本对他投敌的说法问都不问,直接询问天子、太子和百官的下落,难道是相信了自己的说辞吗?

    “使君问话,因何不应?”

    倒是秦晋身侧的亲随看着崔光远愣怔不语,声色俱厉的出言呵斥催促。

    崔光远这才反应过来,赶忙答道:

    “天子携,携太子等西狩而去,百官,百官……下吏所知,不是逃难而走,便是躲入家中闭门不出。”

    秦晋的鼻腔里出了一阵微不可闻的冷哼,崔光远还真是估计李隆基的脸面,明明就是丢弃了自己的臣民而仓皇出逃,还说什么西狩,真是可笑至极。

    不过他不愿意在这种细枝末节上较真,知道李隆基确定无疑向西逃窜而去这也就够了。

    “大盈库损失几何,宫中损失又有几何?”

    不问还好,这一问之下,却见崔光远大哭起来。

    “大盈库被抢掠一空,又被乱民付之一炬……南内由于下吏镇压的及时,损失倒不大,只死了几个宫女宦官……”

    从崔光远的话语间,秦晋意识到了另一重问题。

    “宿卫南内的禁军难道也逃了吗?”

    “自从羽林卫被天子清洗之后,换上的多半都是新招募之人,本就没甚恒心,天子西狩的消息传开后,羽林将军范镇第一个就带头逃走,底下的人也都有样学样……”

    如此说来,长安已经是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空城一座了?

    秦晋暗暗苦笑,都说大难临头各自飞,连李隆基都没勇气为了唐朝奋力一战,又怎么可能指望臣下拼死效力呢?说到底,还是李隆基休息啊臣民偷偷逃走的行为影响实在太过恶劣。哪怕是阻止官民有序有限的撤离,恐怕不利影响也远比现在低得多吧!至少不会出现满朝上下官员齐齐遁逃躲避的凄凉景象。

    “进皇城!”

    过了高大的安福门,便隐约可见东面腾起的团团黑烟,很显然是火烧所致。

    皇城内的景况,也让秦晋为之震惊,道路两旁随处可见任意丢弃的杂物,甚至有很多都是衙署内的公文,一阵北风刮过,除了扬起漫天的尘土落叶以外,还有雪片一样的纸张。

    破落之色竟远甚于数月之前的兵变,当真一派大难临头的景色。

    队伍沿着皇城内大街一路向东前行,沿途却见许多官署或大门虚掩,或四敞大开,各种杂物丢弃的满地都是。很明显其间佐吏在逃难之时顺手牵走了不少财物,又因为各种慌乱而遗弃的到处都是。

    随行之人见到如此破落场景,都忍不住为之唏嘘,最感慨难受的当然还数魏方进,就在一日之前,他尚为政事堂宰相,皇城内各衙署依旧高效的运转,不想仅仅一日之差竟至如斯田地。

    秦晋瞥了一眼小心翼翼跟在自己身后的京兆少尹崔光远,虽然此人忠奸未明,可他能在所有人都只顾着避难逃窜的当口站出来,收拾残局,也足以证明是个有能而又有胆之人。或许也可以试着一用。

    “崔少尹,现在长安城中,还能召集多少禁军,多少官吏?”

    见到一直沉默不语的秦晋终于说话了,而且还是咨询城中的军政事宜,崔光远如蒙大赦一般答道:

    “人都逃的逃,散的散,此时不好下定论,人马或可召集万人,官员则要下吏遣人挨门挨户去请!”

    秦晋点了点头。

    “未必非要从禁军中召集,各公署的差役若有愿意的,同样可堪一用,当务之急须将长安各门重新纳入掌控之中,不得任意出入!”

    闻言之后,崔光远双目陡然一亮,秦晋的名声在长安自然人人如雷贯耳,也许此人就是高仙芝兵败之后最擅长打仗的官员了。

    “下吏明白!”

    “你不必陪同我,立即着手去办这几桩事!”

    崔光远在离去之前,终忍不住又问道:

    “使君打算坚守长安?”

    对于这个问题,秦晋没有给出回答,他现在急着要找的另一个人就是郑显礼。

    郑显礼是秦晋留在长安最信得过的眼线,虽然军器监丞这个是个官职不显的位置,但也油水颇丰,消息颇多。

    秦晋打算将恢复长安局面的重任交给此人,至于忠奸不明的崔光远,他只能有限度的使用。自己在长安时,尚可镇服住魑魅魍魉的各种阴暗心思,倘若自己出了长安城,又会怎样那就谁都说不好了。

    派去寻郑显礼的人已经走了小半个时辰,迟迟没有消息回来,秦晋不免有些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