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君臣诚可恨

五味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00小说网 www.00xs.net,最快更新乱唐最新章节!

    “魏相公与杨某素无交集,今日何以邀杨某同车而行呢?”

    按照朝廷的惯例,宰相们是不得私相结交的,今日魏方进虽然极力淡化这种倾向,以免落人于口实,但杨国忠还是觉察出他的意图。

    魏方进此时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矜持,在狭窄的车厢内,挥袖拱手道:

    “愿与相公做一交换!”

    “哦?愿闻其详!”

    对于魏方进的直截了当,杨国忠也很是吃惊,想不到这个一向以温吞水面目示人的老家伙,居然也有猴急的一面,还是以往错看了此人呢?魏方进呵呵一笑:

    “魏某可助相公重登中书令之位,如何?”

    说罢,魏方进眯起了眼睛,不再说话,静静的等着杨国忠的反应。

    原本杨国忠只以为魏方进乃是有事相求,却万没想到,竟口出惊人之语,在愣怔了一阵之后,发出一阵大笑。

    “魏相公倘若有如此能力,何不自己问鼎宰相之首呢?”

    很显然,杨国忠并不相信魏方进这番话,近日以来此人在天子面前屡屡露脸隐隐有取代自己的势头,因而他对其乃是抱着浓浓的防备之意。

    魏方进则微笑如常。

    “魏某并无半句虚言,宰相之首虽然位高权重,却是高处不胜寒,魏某尚有自知之明,难以承受如此重压酷寒!”

    这句话让杨国忠顿时生出了些许共鸣之意,诚如魏方进所说,宰相之首固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却也是千夫所指的靶子,但有人想要上位,一定会将矛头对准了他。杨国忠当初在宰相之首的位置上,虽然享受着无上的权威,却也时时刻刻在防备着心有觊觎之人,并且打击这种人时也毫不留情,必然取其性命,灭其家族,如此数年下来,得罪的人不胜枚举。

    现在想想都觉得那几年间,真是时时刻刻都处于危机之中。但人就是这样,毕竟宰相之首的权力太大了,其所带来的诱惑,早就远远的超出了有可能付出的惨痛代价。所以,百官们就像飞蛾扑火一般,明知前方光亮的地方处处陷阱,但仍旧不管不顾的一头扑了上去。

    “杨相公,杨相公?不知魏某所提之议如何啊?”

    魏方进一阵急促的欢呼将杨国忠从失神中拉回了现实。

    “甚?”

    由于短暂的失神,杨国忠并没有听清楚魏方进的提议,便低声又问了一句。不管有多么防备,他此时已经相信了三成。

    “魏某已然向天子提议在敌前各道设置战时行辕,还请相公襄助一二。”

    杨国忠反问:“战时行辕?圣人岂能答应?”

    他虽然不是什么治政,治军之才,但也绝不是庸人蠢货,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弊端,军政财权集于一身,比之边镇的节度使丝毫不差,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在朝廷腹地设置了节度使,只不过换了个名目而已。

    以天子对权力的谨慎,又怎么可能答应这种建议呢?放眼满朝的文武,天子又怎么会对其中任意一人如此信重呢?退一万步讲,就算天子真的有如此信任之人,此人久握重权,长此以往,谁又能保证不会是第二个安禄山呢?

    去岁年末,秦晋曾上书天子,尖锐的指出唐朝管制混乱,墨敕斜封比比皆是,反而律令之官却沦为毫无实权的花架子。

    抛开对秦晋的偏见不说,就连一心专权的杨国忠都对此深以为然,魏方进现在如此提议,不是自讨苦吃吗?

    他虽然对中书令的位置垂涎欲滴,也对高仙芝恨之入骨,但也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凡是会撸天子胡须的事,就算借给他八个胆子也是万万不敢的。

    然而,魏方进却胸有成竹的笑了。

    “杨相公放心,天子一定会答应的,只要杨相公不从旁掣肘,魏某就感激不尽了!”

    这番话倒让杨国忠彻底愣住了,他还以为对方是要自己为其火中取栗,哪想得到人家根本就用不着自己动手帮忙,所谓襄助云云不过是好听的客气话而已。

    念及此处,杨国忠心中五味杂陈,不用自己火中取栗,诚然是免去了大麻烦,但同样也预示着,自己的地位在朝廷上或天子那里,仍在日渐衰落。

    以魏方进的口气,这件事他几乎可以稳稳的独自运作而成,杨国忠所需要做的,仅仅是袖手旁观而已。

    不反对就是帮忙,魏方进的提议若隐若无的的刺激了杨国忠脆弱的自尊心,但他又一时间无从发泄,顿时觉得索然无味。

    不过扫兴归扫兴,杨国忠还没蠢到彻底被情绪左右了自己的决定,既然如此答应魏方进又有何妨?他既不需要付出什么,又可以坐享其成。

    至于魏方进这老家伙,将来有机会再将其拉下马,狠狠的一脚踩得他永不得翻身。

    到了兴庆宫,两人下车后整肃衣冠在黄门的引领下,往天子所在的便殿而去。

    杨国忠和魏方进都是奉诏入宫,天子如此急招宰相,显然是有要事相商。直到与天子见面以后,杨国忠才知道,天子如此急急召见,所为的正是设立战时行辕一事。

    “臣杨国忠……”

    “臣魏方进……”

    “.…..拜见皇帝陛下无恙!”

    两人异口同声,郑重大礼。

    李隆基示意二人入座之后,开门见山的就提出了几日的议题。

    “魏卿建言,朕深以为然,只是另立官署,却不是小事,不知魏卿可有具体的章程?”

    魏方进向李隆基的上书中仅罗列出了大致的方向,真正的细则却只能详加商议才能定夺。

    对此,魏方进似乎早有准备一般,竟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奏章,恭敬的双手奉上。

    “臣侧夜筹划,所有建议细则全在其中!”

    李隆基当即大喜,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又赞魏方进尽心国事,侍立在侧的宦官将魏方进捧着的奏章接了过去,又放在了天子的御案之上。

    李隆基满面笑容,也不急着去看魏方进上书中细则,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杨国忠。

    “杨卿可有建议?”

    杨国忠和魏方进早有妥协,自然连声赞同,又免不了对李隆基称颂圣明。

    李隆基年老,精神不济,具体的事务细节,他不愿过问,唯一要掌握在手的,就是战时行辕的观察使,必须出自宫中所信任的宦官,否则一切筹谋就都是事与愿违的空谈。

    “此事关乎国命,在观察使人选上,两位爱卿可有建议?”

    若再以往,李隆基断不会就人事任免询问臣下,但此一时彼一时,他却还要做出虚心聆听的样子,以使臣下对自己死心塌地。

    魏方进忽而起身,躬身道:“观察使执掌甚重,请天子圣裁!臣还以为,当此之时,可在河东、河北、都畿三道分设行辕。”

    倘若行辕一旦设立,旧有的地方格局就会被打破,边镇节度使都要听凭行辕观察使的差遣,如此一来失去了财权的节度使就像是一支被掐住了脖子的老虎,再也翻不起风浪。

    而观察使则一跃而取代了节度使,成为地方最高的监管军政的长吏。且战时行辕乃临时性设置,一旦平叛完成,便可随时裁撤,顺理成章的避免了尾大不掉的潜在威胁。

    李隆基沉思了片刻,便已经有了三行辕最合适的人选。

    “草诏……以内监景佑为河东道战时行辕观察使,张辅臣为河北道战时行辕观察使……”

    景佑一直在秦晋军中任监军,又向来勤勤恳恳,李隆基认为此人虽然有些倾向于秦晋,但宦官毕竟是天子家奴,亲疏远近自然而然的摆在那里。至于困在太原的张辅臣,正好可以让他到河北去节制封常清的人马。

    封常清畏罪而走,一直是李隆基的心病,虽然在河北道立了些功劳,但也必须给他重新套上辔头。

    说到此处,李隆基思忖了一阵,虽然又轻轻点头,好似下定了决心。

    “河洛战时行辕由鱼朝恩为观察使,包括潼关人马,一体节制!”

    就在李隆基口述的同时,杨国忠也提起笔来,开始草拟诏书。身为宰相之一,草拟诏书是他的本职工作,只是在天子面前写就诏书还是头一遭i!

    但天子有所命,既然让他草诏,那就必须乖乖遵从,由此也可见天子对此事心急到了何种地步。

    草诏完毕,李隆基又在御案上翻出了秦晋的上书,其中有为军中上下请功的奏章,也有举荐地方贤良的奏章。

    秦晋所请有功之人,李隆基一概诏准,命魏方进按照朝廷律令从重叙功议赏。而对秦晋保举的地方贤良,则让魏方进和杨国忠共同商议。

    让皇甫恪接任绛州太守,这实在大出杨国忠意料之外,一旦外部威胁消失以后,秦晋与皇甫恪之间的结盟也必将随之瓦解,可秦晋又保举此人为绛州太守,实在匪夷所思。至于慈州太守的人选孙安平只是个长史,原本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更与秦晋和神武军没有多少瓜葛……

    杨国忠犹豫着,该不该附议,魏方进却再度躬身道:

    “臣愚钝,请天子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