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江天寥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00小说网 www.00xs.net,最快更新长生可否最新章节!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要有方向,才能有空间的概念,我们在燧人氏之前,有巢氏的年代,就已经有了辨别东南西北方向的天文知识。”

    “为什么说有巢氏呢?”

    “我们看看‘宇’字最初是什么样子的?是人在屋子里,宇也有屋檐的意思,所以,空间、方位、房屋,是一起的。”

    “上下四方可以指这个辽阔的世界,也可以指我们居住的屋,更可以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是屋,也是心。”

    “从心到世界,这才是吾心即宇宙,是心学的宗旨。”

    “‘宇’指的从来就不是无限大的空间,不是一切的空间,而是我们的心,安定的空间,是吾心安处是吾乡,吾乡,才是宇宙。”

    “宇宙,宇宙,有宇才能有宙。”

    “《淮南子》有言:宇,屋檐也。宙,栋梁也。”

    “这两个字都是从房屋延伸而来,只是不同的是,宇是屋里有人,而宙是屋里有火。”

    “宙指时间之长。”

    “那什么时候有时间的呢?诶,对了,是燧人氏,燧人氏做了什么?他发明了火,也发明了时间,从此有了时间的概念。”

    “宙是指一切时间,但更指有意义的时间。”

    “若不知时间,时间何用?”

    “若无历法,何来历史一说?”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空间与时间,更是我们人类一步步成长的记录,这两个字,便是一部远古史。”

    “而洪荒二字。”

    “我们习惯于认为那是无边无际、混沌蒙昧的状态,是神话中的那种光怪陆离的世界。”

    “其实不是。”

    “整个人类的上古史,就是一部洪荒史。”

    “洪水与大荒,我们民族,我们文明,与之争斗的上万年,才终于将其降服,才终于获得了优良的生存环境,才终于建立起了华夏。”

    “从伏羲到大禹。”

    “整个上古时期,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与洪荒相斗争而服务的,在那洪水与无边的荒野当中开天辟地,从无到有的建立起一个无比璀璨的文明,就是我们的历史。”

    “华夏史,便是洪荒史。”

    “洪荒二字,道尽辛酸,道尽艰苦,却也……无上荣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短短八个字,解释了人类如何而来,文明如何而来,天地与人是如何关系,乃文明之精粹总结之所在。”

    “看懂了这八个字,也就顺便看懂了《诗经》。”

    “知道先祖为何会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是我们开辟了世界,我们自己……就是盘古。”

    在与王阳明初见,并上了第一堂课后,张执象不由生出一种孔子弟子对孔子的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张执象拜服,恭敬无比道:“谨受教。”

    王阳明随性的摆了摆手,说道:“会与你说这些,是因为你是天师府的弟子,是以仙人为目标的修道者。”

    “一介老儒的片面理解,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若是影响了修行,还望不要怪罪才好。”

    张执象没有说话,只是坚定摇头,一旁张永焕则替他说道:“掌教在山上也是如此教小师叔的,阳明先生能够倾心教导,天师府感激不尽。”

    “此行来拜访先生,除了希望聆听教导外,还有一本道经,希望先生能够斧正。”

    说完,张执象已经恭敬的将书递了上去。

    王阳明看着这本手抄的《太乙金华宗旨》,少年人笔力弱,字只能算是周正,内容嘛……

    先生就着月光看书,德旻老和尚责怪小沙弥没有眼力见,很快就有和尚搬来了灯盏,王阳明似乎并没有察觉到变化,依旧沉浸在书中。

    整整一个时辰过去,先生才将书翻完。

    他闭目消化了一会,才向张永焕问道:“你是觉得,天心回光,讲得浅了,对吧?”

    “正是。”

    “这书……何人所作?”

    “小师叔生而知之。”

    “这样……”

    王阳明思考了一下,转而对张执象说道:“在嘉靖元年,武当山的天下法会,我也是参加了的,就盘古开天辟地,人秉阴阳而生这个概念,修行界有了共识。”

    “张彦頨如果有教过你,你应该知晓,修行当中所指的昆仑也好,这书中所指的天心回光也好,其实都是对先天元炁的一种描述。”

    “佛家说念空方能见性光。”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光芒,都只是先天元炁的映照而已,根本没有见到先天元炁本身。”

    “所以,天光、金华这些,只能算回光这一境界的第一层。”

    “真正的第二层,还是要见性。”

    “何为见性?”

    “《诗经》是见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也是见性,道家说山医命相卜五术同源,但在我看来,百家皆同源。”

    “不读书,不知史,不能修道。”

    “不读书,不知志,不能高远。”

    “不读书,不知辨,不能清明。”

    “不读书,不知理,不能豁达。”

    “所知所悟皆要从书中来,从尘世历练而来,一昧的讲空,如何能见性?见性是不是要先见心,可吾心即宇宙,不知天下,不知文明,如何知晓宇宙?”

    “孔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不立足于田野之间,如何能抵星汉之高远?”

    “故而。”

    “见性,非仅见自我之性,更见天下之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方能明心见性,不失偏颇。”

    “方能回返先天,知晓先天元炁,在天地当中的本位本相。”

    “如此,才是见性。”

    张三丰说:炼己于俗尘,积铅于市廛。

    王阳明说:见天下性,方见己性。

    与春秋之时发展出来的隐仙派不同,在大明,无论是哪一方,都开始逐渐明确到了,修仙不是自己独修的事情。

    一个人的修行,固然与自我的悟性和努力息息相关。

    但更要考虑时代的进程。

    我问世人,长生可否。

    我问国祚,长生可否。

    我问文明,长生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