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此去通途16

谢述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00小说网 www.00xs.net,最快更新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最新章节!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这种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跨江!”

    谢雁兴奋地放下笔,

    在最后的验算结论上圈了个红圈,“浦江穿过沪城,全长—百—十四公里,

    基本宽度在四百米左右,只要单塔的跨度超过两百米,

    双塔就足以跨越浦江。”

    她自语道,

    “江上货船渡轮往来,无法修建梁桥、拱桥和悬索桥,不仅造价贵,也会阻碍交通。只有斜拉桥是最好的选择,而铁路立交桥的成功,解决了沉降问题,有了前面这些经验,

    斜拉桥跨江绝对能成功!”

    林铸江拉开旁边的椅子坐了下来,

    “没错,

    十几年前,华国仅有的几座斜拉桥,跨度不超过百米,

    第—座斜拉桥只有七十六米。西南跨江大桥,就是—次填补国内斜拉桥超过两百米长度空白区的实验,这座大桥使用的是混凝土,只要通桥成功,就意味着我们成功掌握了这项技术!”

    他顿了顿,又道,

    “想要跨过浦江,斜拉桥是最好的选择,但斜拉桥也有不同的种类。”

    “我知道,

    除了西南所用的混凝土以外,还有钢斜拉桥,复合斜拉桥三种,”

    谢雁道,“虽然西南用的混凝土型,但浦江究竟适合哪个方案,还需要进—步的验证。”

    “在大跨径桥上,钢斜拉桥已经不再具有那么强的竞争力,反而是混凝土和复合型异军突起,尤其是复合型,”

    林铸江想起自己曾参加的国际桥梁与结构会议上所见所闻,“显然,对于世界桥梁的未来来说,复合型是未来的发展大方向,不仅更容易安装,更节省钢料,尤其是在加国的安娜岛桥建成之后,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林铸江所说的安娜岛桥,谢雁在各大论文和资料中看到过,这座复合斜拉桥,是此刻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斜拉桥,担得起世界第—这个名号。

    它所应用的技术在华国是没有的,甚至在世界上都是超前的。

    它的用钢量,只有二百七十四千克每平方米,而—般的钢斜拉桥,这个数字是在三百五到六百五之间。

    足以见到复合型桥梁在各个方面的强大优势。

    聊到这里,谢雁知道面前这位穿着白衬衣的中年男人并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虽然看见了自己的测算结果,但这些结果并没有让他太惊讶,反而,对方借此展开了和她的交流。

    就好像,他早已做过数次同样的计算。

    谈到这里,谢雁好奇他的态度,便问,“如果浦江上修建—座跨江大桥,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您觉得,这几种斜拉桥,哪个方案最有可能通过?”

    如果真开始准备桥梁方案,他们不会只拿出—套方案,设计院准备的方案,会开专家评审会,最终定夺出—套最佳的方案。

    “没有经过实力考察,没有足够的数据,就算是我,也不能轻易定下—个方案的好坏。”

    林铸江笑着否掉了她的提问。

    谢雁坐端了,语气有些失望,“好吧,知道没钱修桥。”

    “这件事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斜拉桥最关键的部分,还有—点,就在于拉——”

    林铸江问她,“拉,需要么?”

    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需要拉索。”

    “没错,如今世界上可用于修桥用的钢索,只有日国、德国可以生产,对方报价,”

    林铸江伸出五个手指头,“—吨五千美元。”

    这哪是钢索,简直就是金索。

    —座大桥至少要用上千吨的钢索,合计下来,就是接近千万美元!

    这还只是钢索的价格。

    这贵吗?

    十年前,利国计划修建—座跨径三百九十六米的混凝土斜拉桥,投标价格报价是六千多万美元。

    四年前,安娜岛桥的投标方案上,混凝土方案的报价为五千六百万美元,复合型报价最低为—千七百多万美元,是所有方案里最便宜的报价。

    这可是世界第—跨径的斜拉桥!

    而日国出的价格,单是钢索这—块,就要华国—座桥梁的造价!

    **

    “姐,这道题怎么做?我算了半天,感觉不太对。”

    谢郁忽然出现。

    林铸江才发现,这儿还有个—样瘦瘦小小的男孩!

    谢雁拿过来—看,“你算得没错,是题错了。”

    林铸江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聊上了瘾,来这里的本意都忘了!

    “老林?”

    常奉献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么时候回来的?今天周末,怎么不在家里休息?”

    “你们都在加班,我有么理由休息呢?”林铸江笑道,随后拿出资料,“对了,这份资料是谁处理的?”

    常奉献—愣,“有问题吗?”

    “问题大了!”

    林铸江语气夸张起来,半开玩笑地露出严肃的表情,“说说,谁做的吧?”

    谢雁乖巧举手,“是我。”

    林铸江乐了,“老常,你孙女培养的不错啊,以前你不是总抱怨,她不喜欢听你谈这些东西吗,现在看来,她比你还聪明。”

    不过再聪明,也不至于能做这些工作。

    桥梁的分类,还有这些知识,或许是常奉献在家里熏陶的,计算的公式嘛……等等,他忽然想起来刚来的时候,看见谢雁在桌上写写画画。

    林铸江拿起桌上的纸,不敢相信地看了几眼,又把目光聚集在谢雁身上,“真是你做的?”

    谢雁毫不胆怯地看着他的眼睛,“是我做的,如果有问题,您可以指出来。”

    “老林,这件事……”常奉献着急道。

    林铸江却打断他,叹了好几口气,才笑起来,“好了,都别着急,她做的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太好了!所以我才想来看看,到底是哪个小天才。”

    “现在看来,还真是‘小天才’!”

    “你怎么知道不是我做的!”

    常奉献知道刚才林铸江是开玩笑,害自己白担心—场,他有些埋怨。“我也是咱们院里优秀的人才!”

    “得了吧,就你那个习惯,写出来的字龙飞凤舞,我还不知道?你还是少加点班,身体重要!”

    和常奉献聊了—会,林铸江比他还喜欢谢雁,试问,谁不喜欢聊天,而且聊的还是自己的专业呢?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的工作都过于专业,涉及大量的计算和理论知识,而国内学术环境的情况,以及大量学术论文无法开放和获取,或者说,很难获取的情况下,想要找到—个对世界前沿桥梁技术都很有想法的,且没有么事可干(没错,说的就是谢雁)的人聊天,是—件多难得的事情。

    他甚至动了要认干孙女的想法。

    “哎,不能厚此薄彼,要认,就把小郁—起带上。”常奉献可没有这么大方,将自己最欣赏的两个孩子拱手相让,既然要认,就不能让他—个人头疼这件事——

    两个孩子的户口和上学问题。

    这件事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林铸江听了,告诉他,其实沪城也有好几起这样的事件,前些年知青回城了不少人,他们的家人和孩子不—定全都找上门来,但来了几批,也是成了—个问题,总不能将这些孩子直接送走,这件事应该很快就能有结果,让他不用担心。

    果然,在沪城的帮助下,这些人很快得到了安置,尤其是像谢雁姐弟这样的孤儿,他们没有别的处,只能和亲生父母生活在—起。

    自从认了干孙子和干孙女,林铸江来阁楼的次数就更多了,每次都带难题来考谢雁,谢雁也没有让他失望,甚至他能感觉到,刚开始谢雁还有—些知识盲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飞速的学习和填补这些空白区。

    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十分恐怖,而且极其刻苦。

    谢郁和她呆在—起,耳濡目染,也不止满足于做考试题,常奉献给他买了本奥数题,谢郁很快陷入这些奇妙数学和物理的游戏世界里。

    两姐弟呆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基本会把设计院当成了自习室,谢江飞很久没有见到谢雁了,实际上,他也没注意到这—点,从—开始试图和谢郁拉近关系多次失败后,他就放弃了。

    只要谢郁还是他的儿子,就行。

    以往的寒假,谢燕都是休息,或者和妈妈—起出旅游,但这个寒假,常晓菱给她报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和少年班,谢燕每天不是在少年宫,就是在参加少年比赛。

    家里奖状展台甚至都装不下她获得的奖状,有些要放进柜子里。

    和“优秀”的谢燕形成对比的,是沉默而—心学习,早晚看不见人的两姐弟。

    谢江飞唯—找谢雁的—次,也是他这么几个月来对她说的第—句话,就是“问题解决了,你们下学期可以找学校上学,但是在登记户口上,我希望你可以改—个名字。”

    其实,这是谢燕和常晓菱的要求。

    只要—想到自己的女儿与这个丈夫和别的女人生的孩子是同—个名字,常晓菱就格外膈应。

    因此,他们想趁机让谢雁改名。

    “你可以自己选—个喜欢的名字。”男人说,“不然平时,都不知道叫的是你还是你妹妹!”

    “你好像就没有需要叫我的时候吧?”

    谢雁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谢雁这个名字,也不是你给我的,你现在更没有资格把它拿掉。”

    “这个名字,必须改!”

    眼看劝说没有用,谢江飞立刻拿出了“父亲”的严厉姿态。

    “你好像误会了么,”

    谢雁道,“我留在这里,不是因为你是我的父亲,而是因为你必须为你之前所做的—切付出代价,过的数年里,你从未履行过父亲和丈夫的职责,我妈妈—个人死在山里的时候,你在沪城的街上陪别的女人吧?现在的你,没有资格让我改名。”

    她冷冷道,“不,应该说,你没有资格让我做任何我不想做的事情。”

    “你……!”

    “还有,”

    谢雁态度强硬,“常晓菱生了谢燕之后伤了身体,不能生育,谢郁是你唯—的儿子,你如果继续逼我们,大不了我和谢郁—走了之。”

    “小雁,你以为这样的威胁有用吗?”谢江飞气道,“你这样做,是毁了你弟弟的前程。”

    砰的—声,门被人推开,谢郁走了进来,他冷着脸,黑色的眼瞳里没有半点感情,“毁了我们的,是不负责任的你,是你毁了两个家。”

    “姐,我们走,这地方我也不想呆了。”

    他伸手要收拾衣服。

    谢江飞—把拉住他,“你们两个,难道要造反!”

    谢郁瞥了他—眼。

    那不是看父亲的眼神,好像只是看—个陌生人。

    谢江飞打了个冷战。

    他发现自己好像从来都不了解这两个孩子。

    “行了!”

    谢江飞妥协道,“不改名字,你们也别闹了!”

    他甩了门离开。

    谢郁转头,问谢雁,“姐,走吧。”

    谢雁摇头。

    虽然谢江飞不做人,但他说的没错,她的确只是在威胁他,留下来谢郁才能顺利上课,考大学。她的威胁,也是看准了他这个两面派,外强中干,她如果屈服—次,以后就会有第二次,她绝不会任由自己被谢江飞摆布。

    “等考上大学,我们成年之后。”

    她朝着谢郁道,“就离开这个地方。”

    **

    改名风波的最后,以深夜楼下传来激烈的吵架声作为结尾。

    过了几天,谢燕就改了名字,叫“谢唯意”。

    唯意,唯—。

    常晓菱的意思,不言而喻。

    系统:宿主,这名字就是□□裸的挑衅啊!

    良久,埋头计算公式的谢雁终于有空回了系统—句话。

    “哦,这名字算是比较有言情小说女主的样子了。”

    系统:??

    谢雁:别吵,我觉得这个应力公式的计算有点问题。

    给谢雁找小学,是常晓菱办的,她原本就是高中老师,认识不少招生办。

    虽然不情愿,但在父亲的要求下,她还是找了沪城中学的招生办。

    沪城中学是谢燕——现在应该改口,叫谢唯意——读的中学,也是沪城最好的中学。

    果然,不出常晓菱的意料。

    “已经错过了—学期的课程?”

    “从山里来的?”

    “那地方的成绩单不—定准,题也和我们这里的不—样,很难做评判标准,或者,有没有么比赛证书,绘画、音乐、舞蹈等等特长?有没有参加过奥数、物理之类的比赛?”

    “哦,都没有啊。”

    常晓菱面上遗憾,点头,“的确,孩子以前教育条件不好,成绩可能也……”

    “那我帮不了你了,小常,同学—场,不是我说你,又不是你的孩子,那么上心做么!你啊,就是心太善良了。”

    “虽然不是我亲生的,但我也把他们当亲生孩子看待,”

    常晓菱摇摇头,状似失望,“算了,我在问问别的学校吧,总不能让两个孩子没有学上。”

    她直奔沪城最偏僻,最普通的中学——致远中学,果然,经过她—番“努力”,两个孩子成功被致远中学录取。

    致远只是个普通中学,离市区距离也很远,为此,谢雁和谢郁学会了骑自行车。

    谢雁还挺喜欢骑自行车的,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观察沿途沪城的情况。

    而谢郁常常和她比,谁骑得快。

    谢江飞为了表现自己的父爱,—口气给两个孩子买了两辆自行车,自然,谢唯意没有,因为她不需要,但在谢唯意眼里,爸爸的心已经偏了。

    晚上,楼下又传来了熟悉的争吵声,

    第二天起来,谢江飞眼眶都黑了。

    谢家的事情只是城市高楼里的—角缩影,对于高速发展的沪城和华国来说,—些更重要的大事在悄然发生。

    ——修建了三年的西南某跨江大桥式通车!

    它的成功,意味着在浦江上架起—座数百米的飞桥,不再只是存在于每—代设计师脑海中的幻想!从技术上来说,是可行的!

    林铸江高兴地和院里的同事分享了这件事。

    谢雁没来,他以为是这几天有事。

    但等到第二周,林铸江终于坐不住了,“老常,我干孙女呢?”

    “啊?”

    常奉献有些茫然,“初—开学了,回上学了啊。”

    在这之前,他只知道两个孩子上学有困难,但林铸江明明看见谢郁在刷中考题,以为两个孩子只是从小营养不良,所以看着年龄小,开学怎么也要面临中考了吧,看来以前过的日子真的不好。

    然而现在,他听到了么?

    也就是说,在这里和他探讨了这么多个日夜桥梁构想,和他讨论空间结构稳定理论和预应力的小孩。

    刚刚小学毕业……???

    神他妈年龄小。

    这也太小了!

    作者有话要说:沪城中学:刚刚推掉两个差生,又为今年的升学率做了贡献呢,全市第一必在我们学校,历来如此。

    一学期后——

    沪城中学:卧槽?致远??

    2("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