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www.00xs.net,最快更新窃明最新章节!
天启七年九月二十一日,赤水河南岸。
明军的营帐之间,大批的篝火堆还在渺渺地冒着青烟,上面的木柴基本已经被烧得发白了,明军士兵利用些许火的余温,热着早饭和开水。昨天各级军官和士官就被告知今天可能遇到激战,他们也把这个消息通知给了士兵们。
昨天晚上选锋营指挥部下令,让将士敞开吃肉,士兵们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猪肉,知道转天会有艰巨的工作等待着他们。营里有两千多名新兵是在福建入伍的,虽然一路来已经迭遇困苦,不过他们仍有些紧张。可是那些老兵们却都若无其事,他们放开胃口大吃着眼前的美味,主要的议论话题也是大战之后的赏赐。
吃饱喝足以后,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钻进帐篷倒头就睡,转眼间鼾声就在营地间响成了一片。他们的表现让新兵感到安心不少,也就都停止了紧张不安的窃窃私语。整个营地很快就寂静了下来,只有巡视士官的脚步声,会偶尔打破这安静的气氛。
今天一早各果长就到营里去领鱼,选锋营昨天从赤水河里网了不少河鱼,今天早上每果都可以拿走一尾做早餐,等士兵们起床后,果长们已经把鱼汤烧好了,然后就给他们一个个分好鱼汤和面饼做早饭。
果长这些人是福宁军的士官团体,他们作为军官和士兵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地作用。也是福宁军最重要的财富。黄石手下的军官不用说大都是从士官这个阶层提拔上来的,也都意识到了士官的重要性,除了军官以外,黄石还希望自己的士兵也能对士官抱有足够的敬意。
所以福宁军有不少帮士官赢得敬意地条例,比如负责分饭,而且还要最后一个吃。当然,这一切也都是有回报的。他们不仅有机会被提拔为军官,也能比普通士兵更容易赢得勋章。最后黄石给了他们特别地奖励:果长没有口禄,每个月除了士兵应得的一两五钱银外,黄石还会以私人名义给他们每人一个红包,里面一般会有一枚相当五钱的福宁镇银币。
吃过早饭后,士兵们就互相帮忙把铠甲穿好,贾明河已经下令重装步兵披甲预备。士兵们正忙着穿铁甲的时候,赤水河方向已经传来了隐隐的炮声。他们披挂好了之后,无声地拾起搭在一起的长枪,跟着军官开步向河边走去。
赤水河中有不少黑色的河礁,中心航道上有几块比较大地,河水在上面拍打着白色的浪花。而到了两岸河水较浅的地方,就有更多的礁石从水面下冒了出来,还有些岩石就隐藏在水面下一点点,可以透过河水看见它们若隐若现的暗影。
在赤水河的的两侧各有一个较平坦的河畔。不时有骑兵从河畔飞马而过,来回传递着情报和命令。两岸地河畔和水平面的高度相差不多,水陆交界线上有大量的鹅卵石。选锋营的工兵队正在河边忙碌,他们把砍伐下来的树枝用绳子捆成捆,然后夹上一些石头,抛到赤水河河边去。那里水的流速较缓,这些木石混杂体也不会被冲走,就都淤积在河岸边地礁石旁。
这个平缓的河畔并不算长,不远处很快就出现了一道比较陡峭的土坡,上面还长着一些低矮的灌木和小树。在这个斜坡之上,则又是片较平坦的树林和草地,贾明河此时就正站在南岸的高坡上,身边簇拥着一群参谋司的军官。
贾明河身后的炮兵正在进行着试射,他们既是为了把火炮的角度调整一下,也是顺便打击一下叛军的士气。炮声射击了一会儿就渐渐平息了。对岸地叛军也越聚越多。很快在远方出现了黑压压地一片人头。贾明河举起望远镜看了看,那些叛军抬着大量的竹筏和木排。迈着沉重地脚步从北方缓缓而来。
一个参谋军官快步走到贾明河的身后,朗声报告道:“大人,其他各处并未发现叛军大规模造筏强渡的迹象,而且沿河各处的叛军似乎都在向我们这里涌来。”
“知道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参谋军官靠过来报告:“大人,选锋营集结完毕。”
贾明河放下了望远镜,回头交代了几句,立刻就有参谋军官和传令兵把他的命令四散传播开来。明军的火铳手大步走到河岸一侧的斜坡上,开始架设射击阵地。他们大多把火铳摆放在从高地面向河畔土滩的斜坡上,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赤水河。
火铳手部署完毕后,叛军的先头部队也抵达了对面的河岸。大批的叛军士兵从对面的高坡上跑下来,他们接触到河畔的土地后立刻就向河边奔去,卖力地清除起他们那一侧的礁石以及河边的杂物。
接着就有大批的竹筏被人从高坡上推了下来,它们带起了大团的沙石,从斜坡上猛烈地俯冲而下,重重地摔到河畔的地面上,发出连续不断的剧烈撞击声。叛军的士兵们跟在这些竹筏后面,敏捷地跃过陡坡上的障碍物直达地面,并灵活地躲闪着后面追上来的竹筏、木排。
此时明军已经报告其他地方还是没有发现大规模渡河的行为,贾明河让传令兵去通知友军,让他们加强戒备,一旦有情况立刻通知自己。他再一次举起了望远镜,对面的道路上,叛军仍络绎不绝地向这里涌来,真称得上是人山人海。
“大人,要不要卑职下令火炮射击?”一个参谋军官看到这声势后,就在贾明河背后提醒了一句。
“当然不必,”贾明河腔调微微上扬。里面似乎还带着一丝惊奇,他头也不回地说道:“先让我们的长枪兵进入阵地。”
“遵命,大人。”
明军地鼓声有节奏地响了起来,
“全军起立!”
“前进!”
随着军官们有力的号令,明军的两千多重装步兵跟着鼓点,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坡边走去,阳光洒在了这些士兵的铁甲和枪刃之上。从天空上看去,就像是有一片水银在树林中流动。
这些士兵突然出现在了对面的叛军眼前。浅滩旁边一里多长的树林里到处都是银光舞动,成百上千地明军铁甲步兵从中闪现了出来,这团银光很快就流到了高坡的边缘,然后迅速地向着坡下流淌了下去,不一会儿就扑满了对面地河畔。
“向右看齐!”
“向右看齐!”
大批的明军军官背冲着敌军,向着自己的部下发出了口令。明军的长枪兵以双线站成了一个横列,就好像是为赤水河镶上了一条细细的银边。
“全军——坐!”
发布完这个命令后。明军就都坐到河畔上,同时把手中的九尺长枪高高地擎向天空。他们身前的军官们也都转过身来,一个个把双手背在背后,藏在自己地红披风下,冷冷地向着对岸的叛军看过去。
河面上吹过一阵阵的风,从这两千官兵的头顶上经过,他们头盔上的白羽在风中发出细细的啸声,这也是明军阵地上仅有的响动。
对岸更多的叛军冲下高坡。他们在河边手足并用,齐声喊着号子协力要把河边地礁石推开。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赤手赤足,被礁石和杂草扎得鲜血淋漓,但一个个却仿若不觉,仍在努力地清除着渡河的障碍,就好似谁都没有看见对岸严阵以待的明军一样。
贾明河接到步兵已经部署完毕的报告后。就轻声吩咐道:“开始炮击吧。”然后就缓步走到高坡的边缘,一言不发地看着对岸地人群。
根据目前的两军距离,明军还是按照炮兵条例采用实心弹开始轰击,十门野战火炮一个个被轮流点燃,有的打在了对岸的高坡上,有的掉在了赤水河里,但更多的还是击中了人头密布的河畔、或是人流涌动的陡坡。
炮弹激起的碎石把它周围的人纷纷打倒在地,不时有人尖叫着从陡坡上滚落到河畔上,有地竹筏也失去了控制,摆脱了捆在它身上地绳索。长啸着从陡坡上直冲大地。把躲闪不及的叛军士兵直接钉在河畔地泥土里。
一轮炮击过后又是新的一轮,这次有一个平放在河畔上的竹筏被准确地命中了。这个大竹筏上的竹竿足有四层厚。它们原本被紧密地捆在了一起,看起来好似一个充满了气的大皮筏。随着这凶猛的一击,那个竹筏先是产生了剧烈的弯曲,就像是被小孩揉搓的一团废纸那样蜷缩了起来。
跟着竹筏就猛烈地从地上弹了起来,上面四层的长竹竿不是被震成碎片,就是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从竹筏上迸射出去,它们扭曲着身体在空中翻滚几圈,然后就尖啸着冲向地面,像一排排投枪那样深深插入了大地,竹竿上面还流淌着受害者的血迹。
炮击一轮轮地进行了下去,对面的河畔上倒下了越来越多的叛军士兵,十几个竹筏先后被炮击撕成了碎片,不过更多的人带着更多的竹筏赶来了。他们把同伴的尸体推到一边,然后拖着竹筏继续向前走去,或是紧跑两步和前面的伙伴一起下水搬礁石。
就在明军的火炮面前,这些人硬是把浅滩的河边清理出了一块平整的路面,十来个叛军士兵背着缆绳,快步跑着把一面竹筏拖到了水里,当那面大型竹筏骄傲地在河面上浮起来以后,河对岸的叛军都发出了一声响亮的欢呼。
“换霰弹——”
随着叛军的竹筏不断地开始下水,明军炮兵也换上了近程武器。当明军换弹的时候,叛军已经纷纷下水跳上了竹筏,奋力向着南岸划过来。同时还有不少叛军一手攀着竹筏,踩着水拼命把竹筏往河心里推。竹筏上的叛军一边划船,还一边唱着山歌。
虽然这里是一条浅滩,但水里地竹筏一多,就难免有的会被推到暗礁上去,还不等明军开火,就有一个竹筏撞了一下,再被水流一冲就翻了个底朝天。把它上面的人甩到了水里,有几个人就被直接拍到了河水里去。
“射击!”
明军的霰弹向水面上无处躲避的人喷洒过去。两个靠在一起的竹筏上的人一下子就有半数地人一头扎到了水里,剩下的几个人也扑面倒在了竹筏上。失去控制地竹筏转着圈地向下游急速滑去,河水反复洗刷着竹筏的表面,把上面的血水一次次冲刷下去,可是更多的血从人体下流出,把上层的竹排再次浸润在红色的液体中。
不过连续炮击显然还是不能阻止叛军的渡河决心,而且随着明军地火炮停止轰击河畔后。更多的竹筏被他们送下了赤水河。与少数登上竹筏的叛军相比,更多的人直接纵身跳入河流中,他们大多拿着武器,还有不少则把缆绳的一段绑在腰间。
虽然这里确实是一个便于通过的浅滩,但江心的水流仍然比较湍急。到了中流后,无论是竹筏上的叛军,还是水里地泳者,他们都必须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来和激流搏斗。而这个时候正是明军炮击的最佳时机。
每一发霰弹都夺走大量的生命,在这个横渡的关键时刻,即使是轻微的伤势也足以致命。明军地火炮一次又一次地射击。每次炮声过后,都能看见一批正在奋勇和河水拼搏的叛军士兵猛地停止住动作,在下一次浪花打来时,他们僵硬的身体就会被河水翻几个圈。然后卷到下游去。
一张又一张失去动力的竹筏被赤水河用力地推到黑色的礁石上,无数人的尸体在这猛烈的冲撞中被猛地抛到空中,像一张张轻薄的纸片一样,在礁石或是水面上反复摔打。等叛军度过中游后,明军的火铳手就开始射击了,他们在军官的号令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轮射,每排硝烟过后,都会有一些冲过来地叛军勇士仰天翻倒到河里。
越靠近南岸,叛军地士兵就变得越小心,他们把已经空无一人的竹筏顶在身前。吃力地推着它游过来。居高临下地明军火铳手不停地射击着。在竹筏周围激起一朵朵的浪花,或者把竹筏本身就打得碎屑纷飞。
一张又一张的竹筏靠近南岸。但它们又一个接着一个地被河水卷入下游。渐渐的,有些漂浮着的尸体被河水推到了南岸边,这些人大多都把头扎在水里,只在水面上露出一个背部,当这些随波逐流的人被南岸的树枝挂住时,他们就会停下来并越聚越多。
不仅仅是南岸这里,就连河心的礁石上也开始挂住了一些尸体。这些阵亡者有时也会被水面下的礁石挡住,他们在这些地方缓缓的积累着,逐渐连大型的竹筏也开始被它们所阻碍,停在了暗礁和尸体之间。
“贼兵损失了有多少人了?”贾明河向身后的参谋军官们提出了一个疑问,语气平静得仿佛没有丝毫的感情波动。
“六百?”
“七百?”
“七百五?”
身后的几个参谋军官七嘴八舌地给出了他们的概数,贾明河不置可否地没有回话,只是把望远镜又拿了起来,举到眼前观察起对岸的情况来。
对面的叛军还在源源而来。不断有人拖着更多的竹筏冲下河畔,然后再齐声喊着号子把它推入赤水河,接着就矫健地跳上竹筏,带着轻松的表情开始划船。是的,正是轻松的表情,就好像是和平地踏上回家的路程一般。
江面上被挡住的尸体和竹筏越来越多,下游的河水也渐渐地染上了一缕缕的粉色,而一边倒的屠杀还在持续。最后河面上的障碍物已经变得这样多,新的竹筏都几乎丧失了通航过来的航道,不过它们身上的勇敢的水手还在奋力地寻找着道路,而且和前人一样,一边划船的同时还在用力地歌唱,唱着和昨晚一样的歌谣。
河畔上一时不及下水地人也和着这歌谣,随着时间推移。北岸上再次响起了震天的歌声。这嘹亮的西南民谣轻松地把明军的枪炮声压了下去。无数的人歌颂着他们的祖先和英雄,迫不及待地投身入水,背着武器或者缆绳,争先恐后地向南岸游来。
第一个活着用脚踩到南岸河底的叛军并没有能再多活上片刻,一刻火铳子弹在他站起身地那一刹那击中了他。这个先行者背后的同伴推开他地尸体,用手够到了明军仍在岸边的障碍物,在他喘着粗气试图挪开它时。另一发火铳轰在了他的胸膛上,这个叛军士兵大睁着双眼。口中吐着血沫向后躺倒,任由宽阔的赤水河收留了他的遗体。
在赤水河把这个人带走时,又有几个叛军站起了身,他们剧烈地喘着气,奋不顾身地扑过去搬明军的障碍。还有一个人从腰间解开缆绳,就想往一块礁石上套。这几个人被一队明军火铳手注意到了,他们仔细的瞄准了一番。然后在军官地指挥下进行了一次齐射,几个叛军都扎倒在他们想搬开的障碍物上,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明军火铳手装填的时候,足有十几个叛军快步跑了过来,他们先把尸体扯了下来仍在一边,接着就合力把明军的一块障碍从河岸上拖出来了一块。就在他们再次喊着号子把它往河里拉的时候,明军的火铳又响起来了,这批叛军也倒了下去。领头的那个单手捂着胸口向后转着圈倒下。但右手还死死拉在那根树枝上,火铳地巨大冲击力也不能把它们分开。
一根缆绳被套上了河岸的一块礁石,这时贾明河背后的几个参谋军官脸色已经开始发白了,其中一个忍不住叹息道:“一支军队只要肯流血,它总是能前进的。”
另一个参谋军官也赞同地感叹道:“无怪奢安之乱波及四省,如此难平。贼兵虽然人少,但竟有如此坚韧之士。”
越来越的缆绳被固定在南岸附近的礁石上,北岸地叛军的歌谣也唱的越发响亮了,他们整队、整队地走下赤水河,抱着缆绳向南岸走来。
明军的障碍线前已经布满了尸体,但这条线也生生被叛军弄开一个缺口,终于有一个叛军摇摇晃晃地踏上了南岸的土地。河畔上明军军官一个个还都负手而立,看着这个精疲力竭的人蹒跚地挪动着脚步,向他们靠拢过来,在下一次的射击中。这个叛军士兵被打得向后弹了出去。成了死在赤水河南岸的第一人。
贾明河看着脚下的赤水河,这条河现在真是实至名归了。明军的火铳火力已经集中到障碍线地突破口上了。大批地火铳把总队形成了对这段缺口的轮射,这让叛军一时还上不了岸,但叛军也在不断地扩大着障碍线地突破段,眼看火铳已经不能把他们再阻止多久了。
“该长枪兵上了。”
“遵命,大人。”
河畔上明军的鼓声再一次地响了起来,养精蓄锐已久的明军重装步兵都闻声而起,前面的明军军官也都回头开始发布命令。他们进行了几个简单的整队动作后,就开始大步向前走去,从军官身边经过一直走到障碍线的后方去。
“立定!”
“向右看齐!”
“向前看!”
根据身后军官们的口令,明军的铁甲步兵紧紧靠着排成了战斗队形,最后排出了一个长长的三排横队,火铳手越过他们向着叛军纵深射击。压力骤然减轻后,更多的叛军蜂拥上来把障碍物一下子搬开了很多,然后就是更多的叛军士兵从河水里走到了岸边。
明军步兵都把长枪支在地上,静静地看着叛军在眼前的举动,几个、几十个、上百个叛军从浑浊的赤水河中走出来了,他们的眉毛、眼毛和胡子上,都不停地滴落着红色的水珠,他们的粗布衣服也都变成了黑红色。
这些人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一脚深、一脚浅走在河边的泥滩上,他们的头发和衣服都拧成了一团,被风吹得连连打哆嗦。叛军士兵用力握紧了手里的武器,盯着眼前地明军。缓缓地、缓缓地逼过来。
“全体——下面具,备战!”
明军的重装步兵齐刷刷地用左手把头盔上的面具落下,然后纷纷拉出架子,把手里的长枪端平。
叛军发出了压抑已久的怒吼呐喊声,集中了身体里最后的一丝气力,向着明军的防线猛冲了过来。
“第一排——向右刺!”
……
战斗已经结束很久了,贾明河和他身后地参谋军官还都保持着挺立的姿态。向着赤水河遥望过去。
“报告——”
一个士兵地长音在背后响了起来,明军的伤亡数字已经统计出来了。
“大人。我军阵亡八十七人,负伤一百九十五人。”
“知道了,下去吧。”
士兵敬礼离开后贾明河叹了口气,又向前走了几步。明军正在河畔上清理战场,今天的斩首无法估计,肯定有数千之数。不过更多的战死者却被这赤水河带走,今天阵亡的叛军士兵不计其数。贾明河手下的几位参谋军官都估计有一万五千以上。
看着殷红如血的河水,贾明河轻轻地把头盔摘了下来,单臂把它抱在了怀里,看着前方大声说道:“弟兄们,让我们向这群勇敢地敌人致敬吧。”
贾明河身后的几个参谋军官也都默默地摘下了头盔。
他们一起望着河面上起伏的尸体和竹筏很久,有一个军官才轻声说道:“我们福宁军个个都是勇士,所以我们也最敬佩勇士。不过我们是堂堂大明王师,他们是贼寇……大帅成军以来更是所向无不摧破。绝不是对手靠勇敢就能抗衡的。”
……
天启七年九月二十三日,赤水卫
赤水卫城门大开,从城门外一直到城中临时官署的道路两侧,密密麻麻地站满了明军士兵,他们一个个都身披铁甲,头盔也都戴得整整齐齐。
有两个人走来。走到城外的明军队列前,然后就向着前方跪下,行了一个大拜之礼后紧跟着就磕了一个头,站起身弓着向前挪上三小步,跟着就再次跪下行叩拜之礼,再起身……再叩拜……如此一直从城外走进城门,再从城门一直行礼到临时官署之前。
张鹤鸣一身大红官袍,乌纱玉带,坐在正中。这两个人看到张鹤鸣后,再也不敢起身。就跪在地上慢慢爬行过来。张鹤鸣哼了一声。握着腰间的玉带站起身来,迈开大步向前走到中门台阶前。黄石一身戎装。左手按着剑柄,沉着脸跟在张鹤鸣的侧后。
张鹤鸣满面怒容,长长地白胡子不由自主地抖动着,他左手保持在腰间玉带上,右臂前探向斜下,食指和中指戟出,向着跪在地上的两个人喝问道:“奢崇明、安邦彦,你二人可否知罪?”
奢崇明和安邦彦也不答话,只是伏在地上磕头不止。张鹤鸣眼看着二人在地上把头皮都磕出血来了,才又是一声冷哼,朝着周围几个士兵挥了挥手。当即就有几个士兵出列,把奢崇明和安邦彦捆了起来。这两个人垂头丧气,也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意图。明军把他们二人捆好以后,就拖到下面关到囚车里面去了,等着械送京师奏捷。
把二人拖走后,张鹤鸣就把刚才的满脸怒色一扫而空,他大笑三声,心满意足地转身走回中间的座位,舒服地靠在了椅子背上,手指还轻轻地敲打起桌面。黄石的位置就在张鹤鸣侧面。除了他们两人以外,大厅中此时还有黄石地两个营官:贺定远和贾明河,这两个人也都各有一个板凳坐,他们对坐在张鹤鸣和黄石的下首,像是哼哈二将一样地把住了门口。
张鹤鸣岁数大了,所以受降仪式到此也就算正式结束了。他先是再次大大夸奖了一番黄石的武勇,然后又把贺定远和贾明河也都赞扬了一通。他说无论是贺定远的死守孤城、还是贾明河的力遏归师,都是很大的功劳,当然,这也都是和黄石的领导分不开的,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嘛。
这次作战贺定远打得有些气闷。他本以为叛军会狂攻赤水卫,黄石临行前的鼓动使他抱定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地慷慨悲壮之情。但没想到叛军根本经不住一打。这个赤水卫城本也不大,周长不到三里。五千明军在赤水卫这座城市里一呆,那真是守得密不透风,再加上福宁军地地火铳、大炮,叛军绝对是来多少死多少。
一开始奢崇明来试探了两次,明军尚未用上全部火力,就让叛军两次都碰了一鼻子灰走了。此后永宁军就再也不来赤水卫找不痛快了。后来安邦彦到了。又组织了一次试探进攻。那次敌军进攻的规模还不小,叛军围三阙一。动员了差不多一万人同时攻城。磐石营见对方来势汹汹自然也不敢怠慢,大炮和火铳敞开劲地打出去,结果水西军从此再也没有来过第二回。
其后就是漫长地持续守城时光了。贺定远虽然几次想冲出城去打反击,但临行前黄石反复交代过的“赤水卫不能不在,绝对不能不在”,还有“如果赤水卫丢失,福宁军就会全军覆灭”的警告也一直萦绕在贺定远心头。他经过几次地反复思量。觉得不能图一时痛快而陷全军于险地,所以贺定远硬是按捺住了自己的进攻欲望,每天望眼欲穿地盼着叛军来攻城。
不料还没等到叛军攻城,反倒把黄石地救火营等来了。待到贺定远和救火营接上头后,他知道再也没有什么歼敌的机会了,叛军的覆灭已经是早晚的问题了。为了争取胜利难免出现死伤,但为了个人渴望建功而让士兵冒险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眼看战争已经没有了悬念。贺定远很高兴能让更多的士兵健康地返回家。
而贾明河对奢崇明和安邦彦则非常反感,等气氛松弛下来以后,贾明河立刻叫道:“奢崇明、安邦彦二贼骨头太软了,这么多人都为了他们而死,怎么他们还会投降,还会想着活下去呢?”
黄石微笑了一下没有说话。倒是心情极佳的张鹤鸣给贾明河释疑道:“这二贼怎么可能得活?械送京师后肯定是千刀万剐的下场。他们不过是想用自己地身体换取朝廷对他们族人的宽大处理罢了。”
贾明河愣了一下,他眼前仿佛又重复看到了西南叛军拼死渡河的场面,他一时心中有所不忍,就又追问道:“张大人,那朝廷会宽大处理水西、永宁二地的乱党么?”
张鹤鸣捻了捻长须,微笑着说道:“恐怕不会。如果只是二贼就擒,说不定朝廷还会招安他们的儿子。但现在水西、永宁的贼兵大半束手,水西、永宁的余党皆不足为患,老夫认为应该将这两个宣抚司连根拔起、尽屠其族,用他们来震慑其他土官才是。”
虽然张鹤鸣说的是他认为朝廷会如何。但实际上朝廷一般都会认可负责清剿地地方大员的决心。因此黄石知道水西、永宁众多军民的性命实际多半就掌握在张鹤鸣的手中。等贺定远和贾明河离开后,张鹤鸣沉思了片刻。又掉头问黄石:“黄帅,以你之见,该如何处置这几万叛军降兵?”
这次随着奢崇明、安邦彦战败,被包围的敌人军队也一起向明军投降。其中除了他们带来的战兵外还有不少运粮地土兵,再加上以前向黄石投降的永宁军,明军一共俘虏了五万叛军,其中还有三千多壮妇,她们也是被征发来运粮的。
“黄帅此次斩首上万已经很不少了,不过这首级总是多多益善吧?”张鹤鸣说话的语气很是平淡,脸上的表情也毫无波澜。
“刚才听张老的意思,恐怕是要向朝廷上奏疏,让这永宁、水西改土归流吧?”
“不错,所以这些人留着都是麻烦,说不定一转眼就又都反了。”
黄石早就想过俘虏的问题,他也知道这么一大片土地能“改土归流”绝对是大功一件,张鹤鸣断然不会放过的。他见张鹤鸣承认有这个意思后,就谨慎地进言道:“张老,末将倒是觉得杀俘不祥,再者,这些土兵说不定能让我们以夷制夷呢。”
“哦?你说说看。”
……
天启七年十月十六日
这几天来皇帝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昨天更几次险些窒息。今天天启似乎好了一点,他用眼色示意给皇后,让她把信王立刻招进宫来,同时还让内阁全体在殿外伺候。
午后,信王跌跌撞撞地进来后,才张了张嘴要说话,就猛地泪如雨下,虽然趴在地上行了叩见皇帝的礼节,但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皇后和伺候的小太监都见状大惊,虽然大家都有了心理准备,但天启还没有归天,信王这么做绝对是大大地失礼。
倒是天启微笑了起来,青黑地脸上也再次焕发出了一种慈祥的光彩。他一边挣扎着保持呼吸,一边断断续续地挤出了几个字:“信王真是吾地亲弟弟啊。”
说完这几个字后,天启就再次不说话了。他努力呼吸的同时,用眼色示意近侍给信王搬来一个座位。太监把板凳搬来以后,无论怎么摆放天启都皱眉表示不满,最后一直让信王坐到病榻边他才算满意。
每次呼吸时,天启胸中都会发出尖锐的金属哮鸣声,虽然连咳嗽的力气都快失去了,但他还是把手放到了信王的手上,用指尖轻轻地在弟弟的手背上抚摸。过了一会儿,天启又把目光投向门口,眼中流露着企盼和坚持。
一直到了日头偏西,天启还在不时地向门口张望,大殿里死一般的沉寂,除了皇帝发出的如同破风箱一样的喘息声。
“万岁爷,万岁爷!”魏忠贤一路大喊着向寝宫跑来,他沉重的脚步声回荡在整个回廊和宫殿中。
这些天来天启只要一醒就把魏忠贤打发去通政司,听到魏忠贤的喊声后,天启的眼睛也亮了起来,他努力地抬了一下头,似乎是想坐起来,不过最终还是放弃了。
“万岁爷,”魏忠贤一冲进门就跪倒在地,捧着一份奏疏大喊道:“西南大捷!黄帅在赤水卫大破贼兵,斩首一万两千六百五十五具,生俘奢崇明、安邦彦及其部众四万五千余人。”
说完魏忠贤就抛开奏疏,以头抢地:“万岁爷大喜,万岁爷大喜啊。”
天启一下子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他平躺在床上轻轻弹了弹手指,众人都顺从地退了下去,只留下了信王一个人。
天启运了一会儿气,挤出了一句话:“东林党不可信,不要听他们的胡言乱语。”
信王哭着说道:“是,皇兄。”
天启微微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又嘶声说道:“好好用魏忠贤,还有黄石。”
信王一边流泪,一边拼命地点头:“是,皇兄。”
接着的几个字天启说得很简单:“善待皇后。”
信王终于放声大哭起来,他趴在哥哥的床边叫道:“遵旨。”
信王感到有一只手从他头顶摸过,而且非常有力,他泪眼朦胧地抬起头,模模糊糊地看见哥哥还在冲着他微笑。
“来——”天启最后的几个字说得非常响亮,好似又恢复了体力和活力,他把满腔的希望大声地吐出:“吾弟当为尧舜!”
天启七年十月十六日,明熹宗崩。